哪怕不能及時配合司馬懿作戰,那無非也是不能建立功勳而已,還不至於被人問責。
公心私心夾雜之下,夏侯霸做了這個決定。
而夏侯霸的這個決定,讓原本就有點舉棋不定的司馬師,也同樣堅定了佯攻的信念但這個信念才堅定了幾,事情就發生了變化。
原本在孟津渡南門堅守的蜀賊將領張翼,突然率領士卒撤出了孟津渡,跑到孟津渡的外圍彙合了王昶所部。
而緊接著,王昶所部的軍中也開始出現了一些慌亂的狀態,但這個狀態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的就平息了下來。
王昶所部兵馬,現在就在孟津渡的外圍,圍繞著孟津渡方向紮營,擺出防禦姿態。
這個變化吧,讓司馬師和夏侯霸都有些懷疑了起來。
首先呢,兩個人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懷疑,是不是司馬懿已經偷襲洛陽成功了,消息傳到了孟津渡,導致孟津渡的蜀軍出現了軍心動搖。
蜀軍軍中出現的慌亂狀態,就是這種可能的最好印證,至於很快平息下來,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是王昶領軍,這位前大魏將軍的能力,司馬師和夏侯霸都是很清楚的,平息軍中騷亂,一時穩定軍心,對他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是呢.司馬師和夏侯霸都不是那種沒腦子的莽夫啊,聰明人做事,就容易想的多一點。
為什麼王昶都來了二十多了,張翼一直在孟津渡堅守,這個時候卻突然的撤離了孟津渡?!
真的是因為洛陽方麵有什麼變故麼?!
又或者,其實是司馬懿偷襲洛陽失敗了,現在洛陽方麵騰出手來了,王昶已經有了援兵,擺出這幅架勢是要吸引孟津渡的魏軍主動出擊,他們好半路設伏的攻擊自己?!
倆聰明人開始湊在一起,再次商議了起來。
司馬師作為司馬懿的兒子,還是很了解自己的老爹的。
司馬懿隻是偏師去偷襲的洛陽,如果成功的話不好,但如果失敗的話,一定會退守鞏縣,跟大部隊彙合的。
因此,就算自己的父親偷襲洛陽失敗了,洛陽也不可能輕易騰出手來支援孟津渡方麵。
所以,司馬師是比較傾向於司馬懿偷襲成功或者接近成功了,這才導致張翼棄守孟津渡,跟王昶彙合,兩人要麼是趕緊撤回弘農去,要麼是趕緊回援洛陽。
司馬師判斷,這時候彆看王昶穩定住了軍心,但必然不會在孟津渡久待,一定會在最近的兩時間內撤軍的。
因此,司馬師是建議,全軍做好出擊準備,隨時準備截殺王昶的退兵。
可夏侯霸不同意啊。
第一,洛陽騰不出手來,不代表其他地方也騰不出手來萬一蜀賊從關中調兵呢?!
二十多的時間,雖然倉促了一些,但以上次洛陽攻防戰的經驗,關中郡兵也不是不能通過潼關,直接抵達孟津渡馳援。
第二,退一步講,就算征西大將軍真的偷襲成功了洛陽,王昶現在的行為就是要撤兵,但王昶這個人,可不是那麼好惹的。
王昶這個人,智勇雙全,當年在曹真大將軍帳下是屢立奇功,這種撤軍的時候反戈一擊的能力,他並不是沒有.在征西大將軍已經占據洛陽的情況下,咱們沒必要貿然行動,徒增傷亡。
到時候各路軍馬全都高歌猛進,齊聚洛陽,就隻有咱們這邊損兵折將征西大將軍就算不追究咱們的責任,朝廷那邊也不好看啊。
好吧,夏侯霸的這個法,其實沒啥太大的服力的.他這麼,就是不想讓麾下的魏軍士卒,有不必要的傷亡而已。
這算是一種私心作祟。
但是呢,司馬師也不是完全沒有政治頭腦的人,夏侯霸到底是大魏的宗室將領,他的意見,司馬師也不能不當回事。
因此,司馬師還是稍微猶豫了一下,暫時沒有下全軍戰備的命令。
可隔,當軍中斥候回報,王昶所部正在拔營,準備撤軍的時候.司馬師還是有點坐不住了。
王昶明擺就是要撤軍了,不追的話,司馬師怎麼想都有點可惜了。
再次找來夏侯霸,司馬師建議道,“此機不可失也.仲權若有疑慮,可領後軍為援,某率一萬兵馬尾隨追擊。若成,你我皆有功勳,若不成,有仲權接應,想來不至於有失。”
一個出擊,一個接應,而且隻帶一萬兵馬.夏侯霸一時間還真的找不出反對的理由來。
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