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繼續留守陳留郡的問題不用去討論了,該怎麼打還繼續怎麼打就是了。
現在需要討論的是,從戰略層麵來看,司馬懿退兵的必要性,在哪裡?!
你彆,關於這個問題,鄧艾也同樣認真的考慮過。
雖然鄧艾也覺得也挺難理解的,但鄧艾還是勉強的找到了一些合理的解釋。
“魏賊兵少,不利久持,更兼魏征西引兵肆虐東郡,魏賊後路危急.司馬懿不得不退保爾。”
這就是鄧艾能想到的,相對合理的解釋——司馬懿可能在陳留要撐不住了,同時魏延也在東郡打開了局麵,司馬懿為了保存實力,從而選擇了撤軍。
但這個想法吧真就隻能是一個想法。
這裡麵主觀臆斷的成分有些偏高了。
首先吧,從上次司馬懿發動的反擊來看,魏賊雖然在雍丘一直采取的是龜縮防守的態度,但並不是沒有一戰之力,司馬懿在雍丘堅持不下去,實在無法讓人信服。
其次,魏延在東郡的戰況,如今誰都不知道具體的情況。
魏延本身就是孤軍深入的作戰,跟所有方向都斷絕了聯絡,徐庶這邊也隻能通過一些戰局的變化來判斷魏延的進攻效果如何。
比如,在濟陰郡的賈逵放棄了外圍縣城的防禦,集中兵力屯守定陶,基本可以判斷,魏延在東郡乾的還不錯,導致賈逵根本不敢分兵北上反攻,隻能是困守定陶自保。
但更多的情況,徐庶是判斷不出來了。
因此,這個時候魏延是不是已經威脅到了司馬懿的後路,或者,司馬懿會不會利用這種情報不通暢的情況給自己設計,假裝魏延已經威脅到了自己的後路這都沒準。
所以嘛,對於鄧艾的這個判斷,徐庶隻能,這是一個可以去思考猜測的方向,但並沒有合理的證據來支撐。
而毋丘儉,也提出了另一種司馬懿退兵的理由。
“魏吳聯盟,司馬懿此番選擇退兵,或是要引誘我等深入兗州,然後令東吳襲我軍之後,兩麵擊之?!”
嗯.彆,這種可能性,還真的是有的,至少徐庶和鄧艾乍一聽的情況下,還是臉色凝重的。
司馬懿這個人,是有這個魄力設計這種計謀的,而且一旦大漢的大軍深入兗州腹地,在沛國一帶逗留的陸遜突然領兵北上,在下邳邊界屯兵的諸葛誕再領兵西進一個包圍網就算是成型了。
但是吧,再仔細想想,這個可能性,比鄧艾的那個猜想還要低。
鄧艾的猜想吧,還是寄托在自家饒行動成果上,以魏延的能力,他不是沒有可能在東郡攪和出一個翻地覆出來。
可毋丘儉的這個猜想吧,那就是要寄希望於魏吳兩國之間通力合作真的,這就是個笑話。
這年月,誰不知道東吳的行事作風,以司馬懿的用兵風格,怎麼可能會願意把風險留給自己,把破敵的希望寄托在東吳的軍隊身上?!
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太低了,除非他司馬懿已經窮途末路了,否則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反複無常的東吳身上。
但是呢,也不是毋丘儉的法沒用,這同樣也是一條思路。
至少徐庶就開始思考,有沒有可能是司馬懿故意撤出兗州中部三郡,一方麵吸引大漢的北伐軍繼續深入,另一方麵,用兗州東部的幾個郡,把東吳軍隊拖入戰場?!
就東吳上下那種占便宜沒夠的毛病,司馬懿要是真的棄守了山陽郡和濟陰郡的話,在下邳的諸葛誕未必會坐得住。
而自己這邊如果讓胡遵領兵北上去占據濟陰郡的話,恐怕陸遜也會得寸進尺的進入梁國這不是不可能的。
隻要稍微有一個處理不好,司馬懿還真的有可能直接把東吳的軍隊卷入這場兗州大戰。
到時候,就算漢吳不直接交戰,徐庶都不得不跟剛剛進入兗州的時候那樣,分兵去守衛他處.這樣用來圍攻司馬懿的兵力,就會進一步被分薄。
這麼一搞的話,在兗州境內重複出一個三國鼎立的狀態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而這,也是司馬懿最有可能守住兗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