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調兵(1 / 2)

益州到荊州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這年代也沒個靠譜的即時通訊手段,益州的劉備要聯絡荊州的關羽,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更彆說現在正在北伐,劉備已經領兵出了祁山褒斜道,正在關中的五丈原呢。

如果劉備要直接指揮在荊州的關羽,他最快的通訊路線,應該是讓信使先從褒斜道返回漢中,在漢中乘船沿著漢水而下抵達襄陽,然後再從襄陽北上到鄧縣,送命令給關羽。

這一趟路,哪怕一切順利,用最快的戰馬和戰船,一路上至少也得花個一個月的時間。

軍令這種東西,哪裡禁得起這麼長時間的延遲。

因此,兩次北伐,對於荊州方麵的軍事行動,劉備都是直接授權關羽,由關羽做為主帥,自己決定進攻策略的。

上次北伐的時候,關羽還被劉備特意叫到成都去參加了一次軍議,明確了關羽進兵南陽的目的是策應劉備出隴右,奪取雍涼.可這次,劉備隻給關羽送來了一封詔書,允許關羽便宜行事而已。

因此,這次出兵後,關羽製定的戰略目的,是要攻取南陽的。

可問題還是那個老問題,荊州需要處處設防,兵力不足,南陽又背靠中原腹心,身側有許都,洛陽等大城市作為後勤支援,拚消耗的話,關羽要打下南陽的把握並不大。

關羽想要攻取南陽,就隻能選擇速勝,這也是為什麼關羽會執著尋求跟張遼單挑的原因。

但在徐庶看來,有些事情,並不需要那麼較真的,戰略目的又不是死的,咱們完全可以變動一下啊。

這次北伐,本來準備的就很倉促,又跟上次一樣,是荊州益州兩路出兵夾擊關中.根本沒必要非得跟魏軍在南陽死磕啊,隻要跟上次北伐一樣,做好牽製工作就可以了。

徐庶跟關羽繞著圈子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勸勸關羽,要實在不行,咱們就彆求什麼速勝了,維持現在的局麵,對陛下那一路北伐大軍,已經是很大的一種幫助了。

關羽領兵五萬在鄧縣跟張遼對峙,曹丕又已經駕臨了洛陽,因此宛城這一帶的曹軍是必然不能輕易調動的,甚至洛陽和許都的曹軍也不敢擅離否則一旦讓關羽攻破了宛城,就可以輕兵直入洛陽,到時候真正該上火的人可就是曹丕了。

所以,關羽哪怕隻是在鄧縣呆著,什麼事兒都不用乾,至少中原腹地的這六七萬留守曹軍都得被關羽牽製住。

沒看到一直到現在,許昌的司馬懿依然沒有任何動靜麼?!

上次北伐,司馬懿可是親率士卒,側翼攻擊關羽軍北伐屯糧地新野的,可這次北伐,因為曹丕駕臨洛陽的關係,司馬懿到現在都在許昌按兵不動,原因是什麼,不是一目了然了麼。

隨著如今的戰局變化,徐庶是真心的想建議關羽,實在不行咱們就這麼耗著吧.陛下那一路,謀臣名將雲集,陛下又是親征,本來就該以他們那一路為主攻方向的。

關羽仔細思考了一會兒,不得不承認,徐庶說的,確實很有道理但關羽不想聽。

作為大將軍,又是總督一州,擁有假節權利的人,關羽實在不想兩次北伐卻寸功不立。

這年頭的軍功爵,雖然在判定方式上已經跟前漢時期不太一樣了,更多是講究“恩出於上”,不太可能出現那種“李廣難封”的情況了。

但作為一名將軍,自己又是主動進攻的一方,兩次北伐除了空耗兵員和錢糧,卻沒有打下任何一寸國土.說出去也太丟人了。

雖然說關羽的作用就是策應,如果劉備攻下了關中和長安,那麼他在荊州策應的功勞一樣不小.但世人可不會這麼看的。

一個將軍,兩次出征沒有任何戰果,卻在戰後收獲榮耀世人隻會認為他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所以劉備偏袒照顧了他。

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夏侯惇。

夏侯惇其實能力不差,對曹操的作用其實也不小。

早年曹操創業起兵的時候,夏侯惇和荀彧一起搭檔,鎮守曹操的大後方,是曹操敢放心出征的最大保障。

當年陳宮叛迎呂布,兗州幾乎全境失守,隻有夏侯惇,荀彧,程昱三人堅守了三個縣城.但也正是這三個人的堅守,給了曹操回軍翻盤的機會。

到後來,即使曹操家業越來越大,但後方鎮守的第一人選,永遠是夏侯惇,可見夏侯惇在曹魏軍中的地位和能力。

可這樣的夏侯惇,到了那個張元長嘴裡,都被編排成啥樣了?!

肉票將軍?!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天地良心的,夏侯惇坐鎮後方,剿滅山賊和平定叛亂可是全勝戰績啊,就僅有的那幾次對上呂布和劉備輸了,結果就讓人記了一輩子。

關羽跟張溪之間也算熟識了,知道張溪這個人的性子還算是比較好說話的,跟夏侯惇也沒啥仇怨的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出於私怨就如此貶低一員大將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