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吧,諸葛亮下令全軍暫停進攻,短暫休整的事兒,也不能算是誘餌。
這幾的進攻不順利,軍中雖然沒有士氣低落,但難免有些焦躁的情緒.為了防止某些將軍打起來上頭,不管不鼓強攻,諸葛亮才下令暫時休整的。
嗯,這些個將軍的不是彆人,就是關平,寇封兩個人。
有一一,這兩人,真的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他們最多就是一個合格的將軍而已這些年來,一直如此,已經不可能改變了。
如果有個人能統帥他們,讓他們聽命行事,那麼他們也能發揮出極高的戰術價值,但你如果讓他們單獨統兵,遇到問題還好,遇到像現在這樣需要協調作戰的大戰役,這倆就差的那麼一點。
打起來容易上頭,必須要進行一些限製,否則的話,第一個因為久攻不下傷及士氣的地方,就是他們這裡。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原因,諸葛亮必須要插手調整整個戰役的進攻節奏。
而另一方麵的原因,也確實跟王昶率領的援軍即將抵達有很大的關係。
諸葛亮向張溪求援,本來是指望張溪能分點兵力過來幫忙.能來個一兩萬人,諸葛亮就已經很滿意了。
畢竟,河東戰事,張溪以七萬人牽製十萬人,抽調太多的話,威懾力也會減少,張溪反而可能落入魏軍的圍攻之下。
可諸葛亮也沒想到,張溪居然直接讓王昶帶著三萬人來援,自己帶著一萬多羌胡騎兵和兩萬多郡兵退守孟津渡了.那這三萬士卒,諸葛亮必須用在刀刃上。
暫停進攻,休整一,一方麵是為了保住軍中士氣,另一方麵,也是在等王昶所部到來,然後再發動總攻擊。
至於司馬懿,他如果現在要安排撤軍,諸葛亮也有足夠的把握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動員,並且出兵追擊,而如果他錯過了這個撤軍機會,那麼接下來的時間裡,諸葛亮是不會給司馬懿任何撤軍的機會了。
王昶的這三萬人,就是諸葛亮決戰的信號隻要到位,就開始全力猛攻。
因此,司馬懿到底是撤軍還是按兵不動,其實都在諸葛亮的計劃之內,根本不是司馬懿認為的,引誘自己主動退兵的誘餌。
而在雙方進行了一休戰後,隔,大戰繼續開始。
依然還是三線強攻,但這次強攻不過兩的事件,郭淮那邊,第一個頂不住了。
沒辦法啊,以前郭淮用三萬人對抗諸葛亮的不到四萬人,雖然辛苦,但依靠營寨防禦和依托身後酸棗城的接應,倒也不至於太處在下風。
可現在,郭淮是用三萬人在應對蜀賊近乎七萬饒進攻.王昶已經領兵增援到位了。
兵力差距進一步拉大了,而郭淮要麵對的敵軍將領,跟其他兩條防線也沒法比。
諸葛亮,魏延,胡奮,王昶這四個人,哪個好惹?!
諸葛亮足智多謀,統帥調度有方。
魏延,胡奮武勇過人,作戰凶猛。
如今又多了一個能文能武,擅長查漏補缺的王昶.郭淮的日子能好過才怪咧。
一開始的時候,郭淮還能勉力支撐,可在經曆了三之內,每日傷亡人數高達千人之後,郭淮是真的撐不住了。
倒不是郭淮現在已經傷亡慘重到無力支撐局麵的地步了,而是如果按照現在的傷亡數字長期積累下去.再堅守十,單單是郭淮負責的西路防線,就有可能傷亡萬人以上。
郭淮麾下一共就隻有三萬餘士卒,傷亡過萬人,就是傷亡三分之一了。
恐怕還沒等到蜀賊久攻不下,士氣低落,自己麾下的士卒反倒會首先撐不住,因為傷亡過大而導致軍心不穩吧!!!
郭淮必須提前把這種可能性考慮在內,並且提前告知司馬懿,讓司馬懿早有決斷。
而司馬懿這邊其實壓力也很大。
郭淮好歹是有三萬人,而他的對手也不過最近才漲到七萬饒司馬懿這邊,一直是用不到兩萬人在對抗鄧艾指揮的五萬士卒的進攻啊。
之前司馬懿能撐下來,一方麵是司馬懿的用兵力能力真的很強,指揮防禦滴水不漏,另一方麵,也是司馬懿鐵了心的縮在營寨內苟著一動不動,絕對不做多餘的事情。
前麵的四五進攻,鄧艾用兵還是比較謹慎理智的,如果敵軍有防禦空檔可以利用,鄧艾就抓住機會一點突破,但如果突破不進去,鄧艾也是立刻下領收兵,不會選擇強攻。
簡單來,鄧艾的用兵風格,還是受到了他老師的影響,不太舍得用麾下士卒的性命去堆取勝利。
司馬懿也是占了這個便宜,才算是擋住了艾的優勢兵力進攻。
可現在,連諸葛亮這樣的人都下令全線強攻了,那鄧艾也不好再按照自己的想法用兵.作為一名統帥,該狠下心的時候,也必須得狠得下心才校
嗯,這也是張溪傳授給鄧艾的用兵心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