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撤兵計劃。
加上最早撤回黃河北岸的兩批士卒,司馬懿一共從兗州撤回了八萬七千餘士卒。
而付出的代價,除了一萬八千餘饒撤軍傷亡外,還有故司空陳群之子陳泰,老將軍郭淮,生死不知。
陳泰嘛,其實大家心裡都有數,以陳泰的身份,以潁川世家大族在這個時代的影響力,隻要陳泰不是自己求死,那麼大概率他是死不聊,哪怕被擒,蜀賊也不會殺了他的。
可郭淮.除非有奇跡,郭淮能在那麼混亂的戰場上逃生,否則的話,不管他是當場戰死還是被蜀賊俘虜,他都是死定聊。
郭淮是不會降的,這點認知,曹叡還是有的。
所以,曹叡在司馬懿完成撤軍的一個月後,多方尋找也沒有發現郭淮的蹤跡,不得不下詔追贈郭淮為大將軍,諡號“貞”。
然後吧.郭淮就回來了。
給曹叡整的那叫一個尷尬。
之前找了一個月,半點消息沒有,連郭淮的兒子郭統都已經接受了自己老爹戰死沙場的結局了.結果才下完詔書不到半個月,郭淮就出現在冀州。
不過嘛,尷尬歸尷尬,郭淮能回來,還是讓曹叡很高心.能用的可靠大將不多了,以前曹叡不怎麼在意郭淮,可現在,曹叡不能不在意。
立刻下詔,改封郭淮為車騎將軍,都鄉侯,詔命郭淮立刻入鄴城,曹叡要跟郭淮私談。
有很多事情,曹叡要好好的問問郭淮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問問郭淮,兗州之戰,怎麼就能打成這個鬼樣子。
但是呢,因為郭淮是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勉強撿了一條命回來,而之前的一個半月時間,郭淮都是在山裡躲起來養傷,沒有因傷重而亡就已經是萬幸了.一時半會兒的,真沒法立刻前往鄴城。
因此,曹叡一直是到了十一月底的時候,才見到了郭淮,兩人在皇宮內,密談了很久。
而郭淮前腳離開皇宮,後腳,曹叡就下旨,解除了司馬懿的兵權,讓他把兵權交給曹爽,本人立刻返回鄴城敘職。
而等到司馬懿趕回鄴城,見過曹叡後,就被曹叡留在了鄴城。
這個處置吧,就很耐人尋味了.至少上次大戰一直留在鄴城的司馬昭,是非常的不能理解的。
“父親,子此番所為,何意也?!”司馬昭私下裡,詢問自己的老爹。
而司馬懿隻是微微歎了一口氣,然後微微搖頭,對司馬昭道,“我兒莫問,子之意,非你我可揣度也。”
把司馬昭給整迷糊了。
司馬昭都迷糊了,鄴城內外的大世家和群臣們,就沒有不迷糊的。
這次兗州戰事,不管怎麼洗,丟失了整個兗州,怎麼看都是一場恥辱性的大敗,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這次司馬懿就算撤回了那麼多的士卒,保存了大魏的主力,但一場責罰是在所難免的。
就算不被下獄問罪,至少也得降職,剝奪爵位之類的。
可現在司馬懿受到的懲罰,僅僅是解除了兵權,不僅依然保留了爵位,連征西大將軍的官職都沒有被剝奪。
所以.大魏子,到底是依然看重司馬懿,還是,有著其他的目的?!
而且,大魏子在召見了郭淮後,立刻召回了司馬懿,並且剝奪了司馬懿的兵權,這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的牽連關係?!
朝中也好,世家大族也好,對這個事情也是議論紛紛.對待郭淮和對待司馬懿的態度差距,是很有可能決定曹叡對待朝臣和世家大族之間的態度的,不能不問。
可不管他們怎麼旁敲側擊,郭淮也好,司馬懿也好,兩個人都是采取了相同的應對措施——閉門不出。
都是老狐狸了,有些事情,他們知道,子知道,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跟自己就無關了。
事實上,曹叡對兗州的丟失,不可能不生氣,這事兒太大了,不僅僅是丟城失地,政治影響力比丟失一州的土地更加麻煩。
甚至曹叡一度也確實想過,把鍋丟給司馬懿去扛,畢竟他是整個兗州戰役的實際指揮者,仗打成那樣,他不承擔責任,誰來承擔?!
也就搭著那時候司馬懿剛剛領兵撤回河北,還需要他來安定軍心,暫時不能動,否則的話,曹叡早就甩鍋了。
而曹叡召見郭淮,一方麵確實是希望能夠安撫郭淮,為將來重用郭淮,取代司馬懿做準備,另一方麵,曹叡也想知道,兗州之戰,司馬懿是不是存在玩忽職守,懼敵怯戰的行為。
可經過跟郭淮的仔細交談後,曹叡得知,這次兗州之戰,司馬懿的戰略製定,指揮作戰,雖然有點保守吧,但真談不上什麼玩忽職守,懼敵怯戰。
郭淮這個人吧,格局還是很高的,雖然他真的很討厭司馬懿,但站在國家大局的立場上,他是該什麼什麼,不會因為其他因素改變自己的想法。
因此,郭淮告訴曹叡,司馬懿在兗州之戰中,最大的問題是在陷入戰略被動後,沒有任何試圖扭轉這種戰略被動的想法,隻是在當時的局勢下被動防守,更改戰略的目的,也是為了保存己方退路,撤軍河北,而不是想法擊破敵軍。
這是郭淮在兗州之戰中,對司馬懿最大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