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各懷心思(2 / 2)

嘛,扯的有點多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地盤大了,利益團體多了,大漢的內部,也開始出現權利陣痛了。

龐統,李嚴,徐庶,薑敘等人,各自有各自的政治訴求,如今的重心,也都放在如何在朝廷內部獲取相對穩定的話語權和政治利益上麵,一時間,誰也沒想著要主動出兵北伐。

再加上.拋開內部紛爭不談,現在也確實不是什麼北伐的好時機。

“丞相豈不聞“大其不伐喪也”?!”李嚴站出來,對著諸葛亮拱手道,“曹魏雖為仇讎,然喪其主,此時伐之,不仁也!!!”

這話的吧,多少有點假仁假義了.但,確實是站在晾德製高點上。

其實吧,大家都知道,李嚴這個話,還真不是為了遵守什麼禮製,他就是單純的覺得現在不適合出兵,因此找了一個道義上的理由。

可問題是,這事兒你擱那些尋章摘句的書呆子身上好用,在場的哪一個不是人精?!

尤其是諸葛亮,那可是曾經在江東舌戰群儒的人物啊。

“正方既讀《公羊》,豈不聞“君弑,臣不討賊,非臣也;子不複仇,非子也”?!”諸葛亮微微一笑,道,“曹賊弑君篡漢,漢室傾頹,幸有先帝於西川繼承大統,嗣武二祖,重興漢室若我等因喪而不伐罪,何為人臣也?!”

咱們季漢繼承的是兩漢,兩漢的仇,那就是季漢的仇。

你彆管漢獻帝是不是還活著吧,至少在季漢的官方層麵,曹魏就是弑君篡漢了,這樣的仇人,你因為他們死了主君就不討伐,那咱們還算什麼漢臣,季漢怎麼還有臉是“嗣武二祖”?!

這等於是在自己否定自己的立國基礎啊!!!

伱看吧,同樣是一本《公羊傳》裡的話,不同立場的人引用不同的段落,就能產生完全相反的結論。

其實啊,真的,從來不是儒家迂腐,儒家其實是最懂得變通的學派,真正迂腐的,是那些讀書讀傻聊書呆子。

暫時解決了大義上的問題,諸葛亮還想繼續勸剩下的人,可這個時候,徐庶站出來了。

“孔明,非是我等不願北伐,隻是.如今曹叡亡故,曹芳年幼,國政皆托付宗室大臣,曹魏正是主少國疑之時。若我等按兵不動,彼無外敵之壓,必生內部之鬥,早晚生出禍患,而我等若此時伐之,恐曹魏有同仇敵愾之心,如此反為不美!”

這話的吧,倒是有點實際的乾貨了。

而諸葛亮對茨應對,也實際了很多。

他沒有直接回答徐庶的問題,而是轉身,來到自己的案幾前,細心的打開一個匣子,從裡麵拿出了一封卷軸,遞給了徐庶。

這下,不僅徐庶詫異了,在座的所有人,都詫異了。

這操作,實在是有點太熟悉了.上次北伐,諸葛亮就是這麼操作的,從而一舉確定了北伐計劃。

而等到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完了這封密信後.更詫異了。

這封密信的內容,實在是太過於匪夷所思了。

裡麵居然記載了,曹叡臨終前,宣詔托孤的種種細節。

而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曹叡如何在臨終前欲托孤曹宇卻被拒,又是如何接受了孫資和劉放的建議,臨時增加司馬懿為托孤重臣,讓司馬懿和曹爽共掌朝政的細節。

這種事情,根本不是一個密探能查探到的事情。

所有人看完了這封密信後,都對諸葛亮投去了質詢的眼神。

甚至,大家都已經猜到了,這個一直被諸葛亮單獨保護起來的密探,到底是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