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這個人吧,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
他的戰略眼光並不長遠,對決策的敏感度也不高,為人還有點優柔寡斷,不知取舍。
但是呢,如果降一個級彆,把他作為一名將領來看待,他還是很合格的。
當秦朗有了自己明確的目標,那麼他執行起來,還算是相當出色的。
當初跟隨郭淮出兵攻略右扶風的時候,秦朗其實就展現出了自己這方麵的才華,之後在曹真麾下聽命行事的時候,也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既定任務。
這次也一樣,當秦朗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是撤回朝歌,不用去多考慮戰局戰略之後,秦朗不管是決斷能力還是行動力,都有了不的變化。
胡奮追了三三夜,終於是追上了秦朗的後軍,並且毫不猶豫的發動的進攻。
而此時的秦朗,卻沒有慌亂,他深知胡奮這樣的追擊,基本就是強弩之末,隻要能擊退他這一次追擊,那麼接下來,胡奮再追上來,威脅就不會太大了。
因此,秦朗沒有選擇壯士斷腕,而是選擇了反身反擊。
胡奮也沒想到秦朗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他所有的戰術思想都在如何擊破這支後軍,然後繼續追擊上突然遭遇到優勢兵力的反擊,胡奮猝不及防,傷亡了兩千多人後,不得不暫時領兵後撤,希望通過這樣的敗退,吸引秦朗追擊。
秦朗這時候的腦子異常清晰,知道自己不能追擊,隻能見好就收,然後繼續撤兵,爭取再次拉開距離所以秦朗撤的很快。
而胡奮呢,在看到秦朗沒有追擊後,再次整肅自家士卒,稍作休整後,繼續追擊。
這次,胡奮終於是學聰明了,遠遠的吊著秦朗的後軍,抓住機會就抽冷子攻擊一下,殺傷一些士卒,拖延一下秦朗的撤軍速度,等待身後的諸葛亮大軍來援。
而秦朗呢,麵對這樣騷擾式的追擊,根本不為所動,也不管後軍的傷亡如何,繼續保持自己的撤軍速度,不停的往東麵朝歌的方向撤軍。
在撤到距離朝歌隻有一百裡左右的時候,胡奮終於是熬不住了,再次發動了一次突襲。
再不突襲拖住秦朗,就該讓秦朗撤回朝歌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胡奮也終於是接到了諸葛亮的軍報通知,諸葛亮率領主力大軍,已經到了胡奮身後三十裡左右,同時張翼已經領兵一萬,先一步出發,來增援胡奮了。
所以,胡奮才有把握能發動突襲.隻要秦朗跟上次一樣,回軍反擊自己,拖住一時間,等到張翼趕來,這個秦朗就跑不掉了。
但這次,胡奮還是失算了.距離朝歌隻有不到百裡了,秦朗這次根本沒有選擇回身反擊,而是選擇了留下偏將閻利率領五千士卒斷後,自己率領著剩下的兩萬兩千餘人全力回撤朝歌。
就這樣,胡奮雖然拚力追擊,拖延時間,但最終還是讓秦朗退回了朝歌。
而朝歌方麵,馬岱和柳隱也經過了一番努力,但最終還是沒有在秦朗領兵回援前,攻克朝歌。
本來這事兒吧,一開始是馬岱和柳隱占據上風的。
馬岱和柳隱加起來,一共有四萬兵馬,而朝歌守軍卻隻有一萬六千人,其中有八成守軍是剛剛經曆了一場大敗,軍心士氣非常低下,也沒有時間進行太多休整的部隊。
因此,在朝歌攻防戰的一開始,馬岱和柳隱聯合起來,明顯是占據上風的。
但是吧,馬岱和柳隱兩個人,一個是擅長騎兵指揮,步兵指揮賦真的有限,一個是擅守名將,在進攻指揮上,多少有些經驗不足而他們的對手夏侯霸,卻是一個賦能力都相當出眾的存在。
雖然吧,以夏侯霸的能力,如果放在早期群雄逐鹿時期,大概也就是李典,樂進那個水平,但放在現在這個時期,他確實要比馬岱和柳隱更強一些。
所以,雖然朝歌守軍士氣不足,軍心不振,但夏侯霸還是硬生生的撐了四,沒有被馬岱和柳隱快速破城。
之後,夏侯玄率領的一萬援軍終於是趕回了朝歌,並且在夏侯霸的接應下,大部分都安然退入了朝歌城內。
有了援軍,魏軍的軍心士氣終於是穩定了一點,而有了生力軍的加入,縮了兵力差距,夏侯霸守衛起來,也多了一些底氣。
之後的十攻防裡,夏侯霸一邊安排士卒輪換防守,減輕防守壓力,一邊激勵士卒,鼓舞士氣終於勉強是能跟進攻的柳隱和馬岱兩人打的有來有回了。
而隨著秦朗的再次來援,夏侯霸終於是可以卸下身上沉重的擔子.有鄰二批援軍後,朝歌城內已經有了將近四萬饒守軍,而朝歌背靠鄴城,也不用太擔心糧草和軍械的補給問題。
終於是有了堅守的底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