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閻誌是真的沒有辦法啊總不能再去耍嘴皮子,勸步度根和劉豹退兵吧?!
閻誌其實很清楚,上次他能勸軻比能退兵,完全是時局影響,各方麵因素綜合導致的。
首先,是軻比能也沒有真的想叛亂,他隻是跟田豫有矛盾,想借此教訓一下田豫,逼迫田豫在對外政策上有所讓步而已。
其次,是當時軻比能以三萬騎兵圍攻田豫不過三千饒出行護衛部隊,居然攻了七都沒有攻下,再加上閻柔已經組織好了代郡郡兵,隨時可以北上救援田豫,軻比能根本不可能有勝算,所以才順勢借坡下驢,撤圍而去的。
第三,那個時候的大魏,是曹叡當政時期,雖然地盤縮水了不少,但實力還在,朝中還有曹真,曹休等人坐鎮他們不一定乾的過蜀賊,但遼東之戰證明,收拾軻比能這樣的周邊異族還是很容易的。
這三個條件結合起來,這才導致閻誌成功勸軻比能撤圍。
可如今.局勢完全不同了。
大魏如今在河內,冀州,並州三線敗退,蜀賊北伐都快打到鄴城了,這種情況下,你讓閻誌去勸步度根,劉豹等人退兵,他們怎麼可能輕易退兵?!
自家兄長也許有這個威望,但閻誌很清楚,自己最多隻能借勢,是無法跟兄長相提並論的。
而更要命的是,哪怕閻誌已經遵循了自己大哥留下的策略,下令各縣嚴防死守可對手到底是鄧艾啊。
在對周邊異族的威望和手段上,鄧艾可能還不如閻誌,可論起用兵謀略,閻柔親自上陣,都不是鄧艾的對手啊。
甚至可能連王濬都比不過。
進攻代郡之戰,鄧艾兵分四路,由步度根和劉豹分彆進攻參合,高柳兩縣,而鄧艾領兵進攻平邑,王基進攻班氏縣。
正常從地理位置圖來看,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次鄧艾軍的進攻重點,肯定是平邑。
畢竟平邑這個地方,南邊是太行山,西邊是雁門山,平邑本身又在從雁門郡進入代郡的官道節點位置這地方,就是代郡門戶,也是一個易守難攻的位置。
而且進攻平邑的蜀賊,又是主帥鄧艾親自領兵,怎麼看都是要通過強攻平邑,進入代郡。
而閻誌也是這麼認為的,因此他在平邑是囤積了足足一萬郡兵,把三分之一的代郡主力放在了這裡。
至於其他三個縣,參合和高柳兩縣,在雁門山東側,北麵又有長城護衛,步度根和劉豹的軍隊大多是騎兵,他們要突破長城防護,攻入這兩個縣,就靠他們手裡的那點兵力,遠遠不夠。
而班氏縣在南側,背靠太行山,周圍都是山地,也是易守難攻之地,閻誌也不算掉以輕心,在這裡安排了五千人守衛.防衛這個縣城,已經綽綽有餘了。
這樣的防禦部署,至少在閻誌看來,問題應該是不大蓮打死閻誌都沒有想到,第一個失守的地方,居然就是班氏縣。
鄧艾是親自領兵進攻平邑,但從來就沒有把突破口放在平邑。
鄧艾雖然領兵兩萬戎達了平邑城下,但他率領的,是拓跋氏所部的五千騎兵和臨時抽調的一萬五千並州郡兵而已。
甚至為了迷惑平邑守軍,鄧艾還專門要求拓跋氏的騎兵全部下馬,冒充步兵作戰。
而真正的突破口,鄧艾選在了班氏縣。
王濬率領的一萬五千士卒,是鄧艾本部的一萬五千人,這一萬五千人是一路跟著鄧艾殺入並州的雍州兵,其中有五千人還是無當飛軍,由王平之子王訓率領。
而就是這五千無當飛軍,在王訓得率領下,沿著太行山山麓急行,翻山越嶺,在守軍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了班氏縣城下。
而班氏縣守將也是個奇葩,他居然認為這支能翻山越嶺出現在班氏縣城下的軍隊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他還主動出城攻擊了。
無當飛軍的戰鬥力,就算不在山地作戰,那也是僅次於大漢北軍的.連南軍都未必比得上。
就這樣,王訓輕鬆的擊潰了出城作戰的班氏縣守軍,順勢一舉奪下了班氏縣。
在等了幾,等到了王濬領兵跟王訓彙合後,王濬率領一萬餘人,並沒有北上去配合鄧艾前後夾擊平邑,而是直接東進,往代城而去。
而此時的代城城內,閻誌隻有五千人守衛代郡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