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嘛,劉備好歹還有兩個兄弟,關氏和張氏兩兄弟也算是半個宗室,至少到現在為止,關張兩家跟宗室沒什麼區彆。
而東吳這邊吧其實有一說一,孫權從接班孫策開始,就在注重培養宗室將領。
孫策時期,掌握軍權的孫氏宗族將領隻有一個孫靜,剩下的都是外姓將領,而且基本都是淮泗軍功集團。
沒辦法,那是孫策,本身武力值極高,統帥能力極強,憑借數千兵馬打下大半個江東的存在,他有這個自信。
但孫權掌權後,雖然在內政上逼孫策這個鐵憨憨要強的多,但是在軍事方麵孫十萬說什麼都是多餘的。
因此,孫權在那個時候開始,就在注重培養宗族勢力,先後提拔了孫朗,孫翊,孫瑜,孫桓,孫韶,孫盛等人。
嚴格說起來,孫氏的宗族將領也不算少,如果好好的發展起來,完全可以起到孫權利用宗室將領掌控權利的目的。
但,就一點比較可惜.這些人,大多不長壽,活過四十歲的人少之又少,孫桓,孫瑜這樣的大才,連三十歲都沒有活過。
這就導致了孫氏宗族將領看似人才不少,但基本都跟韭菜一樣,割完一茬才有第二茬,隻能接班,完全不能發展壯大。
要是擱以前吧,孫權還能控製的住朝政的時候,他還不太著急。
可這次兩宮之爭,讓孫權意識到,哪怕是自己都有點掌控不住了,如果再沒有一個合格的宗室勢力,等到自己死後,不管最後是孫和還是孫霸繼位,都會被政治利益集團裹挾。
到時候,東吳到底姓什麼,誰也不敢保證。
因此,孫權不得不開始大肆提拔重用宗族中的年輕人,哪怕這些人其實沒什麼太大的才能,但他還是不得不用。
同時,孫權依然放不開呂壹的這把尖刀,他還有用,因此不管呂壹受到了多少人的彈劾,孫權都不理會。
甚至,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為了讓呂壹這把尖刀更加鋒銳一些,一些彈劾呂壹的的臣子,如果不是特彆重要的位置,孫權直接下狠手,該殺殺,該流放的流放。
如此一來,鬨得建業城內的風氣,變得越來越惡劣,人人自危。
但孫權卻依然一意孤行,繼續保持著這樣的做派,甚至影響到了前線。
陸遜,朱然,諸葛瑾等人,也都對建業的風氣有所耳聞,也紛紛上書給孫權,勸諫孫權,懲治呂壹。
其實,三個人都不傻,他們也都知道,呂壹不過是一介小人而已,是孫權的一把刀但事情鬨到現在,呂壹的影響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惡劣,三人也是擔心朝廷失控,導致前線受到影響。
因此,三人都是勸諫孫權,對呂壹有所懲戒,消一下呂壹的威風,讓群臣安心一些而已,也沒有讓孫權徹底棄用呂壹,畢竟他們都知道孫權的脾氣,也都知道呂壹的作用。
但,孫權對此的回應,卻是下旨斥責。
朱然,諸葛瑾一看這個情況,頓時知道,孫權是不可能聽從他們的諫言了,同時也為了明哲保身,接旨後不再上書。
唯有陸遜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麼做不太好.再次上書孫權抗辯,重申呂壹之害。
有一說一,陸遜這次是真的沒有半點私心,完全是出於公心考慮,為了孫氏基業,為了大吳朝廷考慮。
但是,孫權接到陸遜的上書後,勃然大怒,立刻下旨,招陸遜回建業,淮南防務,交由孫韶負責。
陸遜接到孫權的旨意後,長歎一聲,立刻收拾行囊,跟孫韶交接後,立刻啟程,離開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