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孫和不顧自己的求情,執意要處死自己的丈夫.孫魯班以後還能有個屁的好日子過啊。
再加上孫魯班以前也一直是站在魯王孫霸一側的,萬一孫和這個弟弟真不講情麵的要追究自己,那孫魯班不死也不好到哪兒去。
所以,孫魯班決定了,拚一把。
而且,孫魯班做事,可比孫霸要聰明的多,她知道自己的勢力不多,也沒有大義名分,要想徹底把孫和搞下來,就必須儘可能的多的聯絡各方力量,這樣才有勝算。
因此,孫魯班不僅聯絡了魯王舊部,同時還用長公主的身份,拉攏了一批原本處在中立位置的世家大族,一起在太初宮發動了兵變。
孫和顯然不是孫權,他對太初宮的掌控能力顯然不如他老爹,對朝廷內部氣氛變化的敏感度也差了很多.當然,最重要的事,太初宮禁衛,依然還是聽命於孫權,而不是孫和。
因此,當發動第二次太初宮變的人是孫魯班,而太初宮的真正主人又沒有下令平叛的情況下,孫和根本不可能有勝算。
更要命的事,在太初宮變的第二,已經久病不理朝政的孫權,卻突然的出現了太初宮內,主持召開了大朝會。
大朝會上,孫權不僅沒有追責孫魯班發動兵變的責任,反而是下詔廢除了太子孫和之位,改立孫亮為太子,詔命顧雍,全琮,孫弘三人輔政。
孫權的突然出麵,給這場宮變的性質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也讓原本對孫魯班發動兵變持反對態度的東吳朝臣集體沉默了。
以東吳的特殊政治體製,一個公主,在沒有人背後支持的情況,想要發動宮變容易,但想要掌控朝政,實在是太難了。
因此,這場太初宮變,很讓人懷疑,到底是孫魯班發動的,還是孫權授意孫魯班發動的。
畢竟,就孫和之前做出的那些決策,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合格君主所謂,孫權要是真的不滿意,想要廢掉孫和,也完全得過去。
隻是,比較讓人費解的地方就在於.孫權如果真的不滿意孫和的話,直接廢掉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發動宮變這麼激烈殘酷啊。
這是一個相當矛盾的地方。
而這一場宮變的真正前後經過,注定要成為一個謎團.孫權在這次公開露麵後的第二,再次病重昏迷。
而新太子孫亮,今年才六歲,要他監國根本不可能,因此東吳的朝政權利,完全落入到了顧雍,孫弘,全琮手裡。
準確的,是落到了孫弘和全琮的手裡.顧雍也病了。
顧雍生病,還真的沒啥陰謀,他是真的病了。
顧雍也已經是六十多的人了,不是每個人都有張昭那樣的長壽的,顧雍這些年的身體,也確實談不上多好。
再加上前段時間一直是顧雍在操勞,幫著孫和擦屁股,能幫顧雍分擔政務或者軍務的人,全都被孫和給丟到大牢裡去了,顧雍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
最後再來了這麼一出太初宮變,導致顧雍在操勞過度和擔驚受怕的聯合打擊下,終於是病倒了。
而到了這個年紀的老人,一旦生病,想要再康複,就比較難了。
就在太初宮變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顧雍就因病過世了甚至都沒有孫權的病拖的時間長。
而在孫弘和全琮的操持下,東吳的各項事務,倒也勉強運轉起來了。
首先是交州的呂岱。
全琮在掌握朝政後,立刻派人給呂岱送去詔書,封呂岱為大將軍,寧安侯,交州都督.白了還是顧雍的舊策略,先穩住呂岱再。
其次,是秣陵郡援兵.全琮重新啟用了在牢裡呆了快半年的步騭,讓他官複原職,然後以驃騎將軍的名義,率領吳郡,會稽郡的郡兵,儘快西進增援秣陵郡朱然。
最後,就是籌措糧草,供應淮南陸遜,以備不時之需。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不得不,比孫和在位的時候要好得多。
隻是,這套組合拳雖然是現在東吳最好的應對,但,終究還是有些晚了。
第二次太初宮變後的第二個月,大漢水軍在鄱陽湖困住了徒這裡的東吳水軍,經過一番激戰之後,丁奉終究寡不敵眾,敗退往長江下遊。
大漢水軍,順流而下。
而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幾乎同一時間,東吳至尊孫權,在太初宮內病逝。
三國時代的最後一位英主,就此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