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武後,氣運被奪(1 / 2)

紫宸殿內,武後隨意的翻弄著眼前的奏本。

這是南昌王的封佛之奏,武後心中承認,這的確是一個好的法子,佛家近年來傳揚開來,影響日趨擴大。

整個長安城,有超過一半的人家,家中都在供奉佛陀和菩薩。

佛家影響力的不停擴大,對大唐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佛教並不如同道教一樣受控。

道教,從春秋道家,到漢末五鬥米教,無數年來,早已經和天下混為一體。

就連道祖祖師,也被皇帝封為太上玄元皇帝。

但佛門影響日益擴大,與道教不說,甚至在武後看來,若非李唐尊奉老子為先祖,佛教早已超越道教。

掌控佛教,如今已經是朝廷迫在眉睫的問題。

……

年初之時,吐蕃就試圖挑起佛家的憤怒和欲望,從而影響朝堂的決策。

但可惜,吐蕃錯誤的估計了佛門在大唐的影響,同時也錯誤的估計了大唐僧侶對天竺舍利的渴望。

大唐的佛教,正在形成自己一個中心。

“佛入大唐,大唐之佛。”武後抬頭看向李治,輕聲說道:“陛下,此事當早不當晚。”

李治看了奏章一眼,點點頭,說道:“拿下此戰,朕便封佛。”

武後稍微遲疑,最後還是點頭道:“佛門那邊當屬無慮,這是到道門這邊,若無法給出適當的解釋,恐怕不會輕易認可。”

“有何無法解釋之說?”李治側身看向武後,平靜的說道:“後漢之時,佛門自說‘老子入夷狄為浮屠’,後又有《老子化胡經》,既然如此,當年,太上玄元皇帝化胡為佛,今日,朕繼承先祖,封玄奘為佛,又有何不可。”

武後頓時苦笑起來,說道:“陛下如此說,道門倒是安撫住了,但佛門這邊恐怕又要炸了,《老子化胡經》佛門曆來是不認的。”

“媚娘,你我熟讀史書,應當知曉,佛教傳入中土,常依附黃老道教而行,如今佛門鼎盛,就要摒棄初衷,此等行徑,朕頗為不喜。”李治的眼中閃過一絲冷淡。

化胡之爭。

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一度被視為黃老神仙術一種;佛教也自附於黃帝、老子,以圖與中國信仰結合,得以傳播。

漢末三國時,化胡說廣泛流行。

西方有神,名之為佛。

神佛、神仙之說,並非無據。

及至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已有一定影響,因而開始出現了反對化胡說,甚至認為道不如佛。

就在此時出現了《老子化胡經》,謂老子西出陽關,經西域至天竺,化胡為佛,教化胡人,因此產生佛教。

多年來,道佛之爭,夷夏之爭,屢見不鮮。

前隋開皇三年,沙門彥琮撰《辯教論》一卷,共二十五條,斥老子化胡說。

大唐顯慶五年,沙門靜泰、道士李榮等奉詔集洛宮,辯《老子化胡經》真偽,然漢,晉,五代,隋諸書皆有化胡之說,佛門言理,不得而成。

如今皇帝封佛,大慈恩寺若是應了,便等於承認了《老子化胡經》,自此以後,佛門便始終低道門一籌。

……

“朕認可二十七弟,佛入中土,便為中土之佛,封敕玄奘,便是此意,人人皆可成道,人人皆可成佛,如此,天下太平。”李治淡淡的一句話,說出了他的用意。

平衡,道佛平衡。

李治雖然有封佛野心,但終歸還是要落到佛道平衡上。

“臣妾總覺得此事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但又有什麼想不通。”武後將奏折推到了李治麵前,苦笑著搖搖頭。

莫名的,武後心中有種感覺,此事若真的成了,有什麼東西,就會丟掉。

“還能是什麼,若無南昌王惹出的這番亂子,道佛依舊平靜,此事最後花費大力氣處理妥當,佛道亦不會有太大變化,徒勞無功。”李治一眼就看清楚此中之事的利弊。

“但好處,終歸是被陛下得了。”武後沒好氣的白了李治一眼。

李治嘴角抿起一起輕笑,封佛啊,想想就感覺很不錯。

就在此時,一陣腳步聲在門外響起,隨即王福來從外麵而入,然後將一本密折放在了禦案中央。

李治朝著武後點點頭,武後這才拿起奏折,仔細看了起來,片刻之後,武後開口:“陛下,密衛稟奏,南昌王記今日去大慈恩寺,是在五日前便定下之事,明崇儼是跟著南昌王去的,是詢問將球苑吐蕃細作之事;至於承嗣,的確有人看到,他在巳時六刻出現在了曲江池。”

武後終於鬆了口氣,現在有實證證明武承嗣和善無悔之事無關,那麼他身上背的嫌疑也可以徹底取消。

李治微微的點頭,翻過奏折,輕聲說道:“那麼此事便真的如同二十七郎所說,是有人在一直盯著他和承嗣,奇怪,盯著二十七郎情有可原,畢竟他最近常與吐蕃細作作對,但盯著承嗣做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