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欽陵注意力在好不容易殺出來的王孝傑部身上,這個時候,李絢突然出現在身後,狠狠的咬上論欽陵一口……
“王爺似乎很喜歡用聲東擊西這一套?”姚懿有些不確定的看向李絢。
“世叔看出來了。”李絢的臉色微微變得凝重起來。
不是說,他在擔心姚懿什麼,而是這些東西,就連姚懿都看出來了,那麼論欽陵呢,他會不會也看出了?
“三個月前,烏海之戰,王爺先用自己西行伏俟城,吸引論欽陵注意,然後一把火燒了苦海;之後大軍西進烏海,王爺卻趁論欽陵不備,從小花石峽突襲。
之後論欽陵穩守大花石峽,王爺卻突然出現在瑪沁之北;論欽陵的注意力剛剛轉過去,王爺又率軍東行潘州,打通蜀中……”
姚懿神色複雜的看向李絢。
李絢這一套,如果仔細沉下心的分析,實際上不足為奇,但他偏偏總能夠快一步。
即便是論欽陵,這一戰在李絢的手上吃了不知道多少的虧。
這種種手段,即便是姚懿也為之歎服。
“世叔說的沒錯,現在這麼久過去了,論欽陵應該有所防備了。”李絢微微低頭,開始思索起來。
姚懿一愣,隨即感到有些好笑,自己明明不是這個意思啊。
“王爺,這件事以後再說吧,如今昌州政事需要向王爺稟報,還有一些公文需要王爺簽署。”姚懿開始說起了正事。
李絢神思頓時收斂起來,認真傾聽。
他是昌州刺史,昌州才是他的根本。
隻有治理好昌州,他才能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在姚懿的講述下,李絢逐漸對昌州的情況有了了解。
在李絢離開的這段時間裡,姚懿積極推進李絢部署的調養土地,修繕道路水渠的策略。
整個昌州之地,因為地勢高,日照強烈,常年乾燥的緣故,水和土中鹽堿度很高。
這一點從青海湖,茶卡鹽湖,還有其他的幾大鹽湖就能看出,這裡的土壤鹽堿程度很高。
不是因為有了青海湖這樣的鹹水湖和茶卡等幾大鹽湖影響了四周的土壤,而是因為四周土壤中的鹽堿程度高,最終才有了青海鹹水湖和茶卡鹽湖等其他幾大鹽湖。
實際上,如果李絢願意,他分分鐘,就能在興海搞出一個小鹽湖來。
所以調養土地屬性非常重要。
去鹽堿化,更多的將土地改良成適合更多青稞,甚至是少量小麥生長的環境。
不過在調養之前,首先要確定各地土壤的鹽堿程度。
土壤鹽堿程度最高的,要數青海湖、茶卡鹽湖這些大鹽湖四周,鹽堿程度最高,隻能優化當地本就最適合的草類。
其次是大非川一帶,不過那邊除了土地鹽堿化程度高以外,風也很大,草類普遍偏低。
再後便是曲溝和興海一帶,西北方的鹽堿程度較高,但東南方,靠近黃河的地方,鹽堿程度低。
貴南和同德土地鹽堿程度就比較低,大量的青稞就種植在地。
最出人意外的,澤庫和同仁,這兩個地方的鹽堿程度最低。
同仁位處群山之間,中間又有一條長河流過,溫度相比其他地方要更溫暖一些,鹽堿化也不高。
現在在靠近隆務河河岸的地方,已經開始大規模的種植小麥,隻有其他山地邊緣,才種青稞。
澤庫山地,即便是鹽堿化不高,但也不可能輕易種植小麥,需要進行梯田修繕,水渠溝通等等。
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來進行改善。
秸稈還田,人畜肥料,挖設溝渠,大量植樹,減少水分蒸發等等有效的改良方法。
至於鹽堿地,挑選更加吸收鹽分的堿蓬草進行種植,藥用,食用都是上佳。
花個十幾年的時間,整個昌州的農業就能迅速的發展起來。
……
“如今各縣經過了數個月的努力,到了七月中旬,秋收開始,就能見成效,想來除了維持百姓所需,軍需供應以外,還能夠有所剩餘。”姚懿深深的鬆了一口氣。
他這個幾個月的時間,都在忙碌這些,可以說是頗有成效。
而李絢和姚懿也不知道,他們的這些事情,被長安的皇帝全部看在眼裡。
在皇帝心中,殺伐之將重要,但治世之臣更加緊要。
曆史上,但凡是擅長屯田的名臣,棗祗,韓浩,任峻,袁渙,鄧艾,陸遜,封常清,張公瑾,哪個不是世之重臣,宰相之姿。
在如今的青海,也有兩位後世大名鼎鼎的屯田重臣。
一個是監察禦史婁師德,一個是貴南縣令郭元正,都是後來的宰相。
姚懿也是同樣,雖然大策是李絢製定,但具體實施卻是他。
皇帝現在已經打算,要讓姚懿任兩年長史後,調任刺史,然後在他病逝之前,調回戶部任侍郎。
至於以後的戶部尚書和宰相,都是新帝的事情。
姚懿已經皇帝心中為新帝準備的重臣,良臣。
所以,李絢呢?
……
“糧食豐收。”李絢輕歎一聲,抬頭看向姚懿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論欽陵必然會在秋收之前動手。”
大戰一觸即發,姚懿認真俯首。
椅子的一條腿突然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