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絢一邊換衣服,一邊說道:“陛下的意思,應該是既要快查,也要細查。”
“既要快查,也要細查?”劉瑾瑜有些聽不懂。
李絢點點頭,思索著說道:“這件案子,明裡暗裡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著,所以這案子慢不了,但同時,這件案子,絕對不能出錯。
不管是查到誰,都必須要有實際的證據,而一旦找到實際的證據,那麼該下死手下死手,將隱患徹底隔絕。”
劉瑾瑜起身幫助李絢收拾衣領,低聲問道:“那麼此事,如果真的牽涉到太子怎麼辦?”
“查。”李絢神色凜然,咬牙說道:“李賢雖然糊塗,但絕不至於如此沒有底線。
如果東宮真的有人這麼大膽,那麼就徹底的將東宮清洗一遍。”
從皇宮回來,一路上,李絢已經已經想的很清楚了。
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夠有任何遮掩。
甚至在李絢看來,東宮如果真的先進行一波清洗,李賢反而會乖乖的做人,不會那麼快就和謀逆扯上關係。
之後,再安排一波新人進去,隻要能夠讓皇帝對東宮的一切了如指掌,那麼就算彆人要栽贓也不容易。
“那若是北門學士做的呢?”劉瑾瑜站在李絢的身前,臉色擔憂。
這件案子,能夠牽扯到的,無非就是兩個方麵,太子和北門學士。
李賢是麻煩事,北門學士同樣是麻煩事。
“同樣,徹查,隻要能找到實際的證據,那麼便是明崇儼,為夫也會將他一劍梟首。”李絢鄭重的點頭。
北門學士的這些人,一旦牽扯進去,很容易連累到天後。
一旦發現誰,那麼立刻斬首便是。
稍微停頓,李絢接著問道:“對了,今年東宮方麵的事情很多嗎?”
“嗯!”劉瑾瑜點點頭,低聲說道:“年初皇長孫降世,有不少裡外官員都投靠了東宮一脈,但今年一年,禦史台很是抓了一下這些人的錯處,罷官免職,流放斬首,都不鮮見。”
李絢微微點頭,歎聲說道:“看的出來,東宮收人後麵出了大問題。”
“人太多,就沒有那麼多力量細查了,而且都沾親帶故的。”劉瑾瑜輕輕搖搖頭。。
李賢和東宮的一眾臣僚,在剛開始的時候,還能保持謹慎,但是後來,你托關係,他托關係,事情就變味了。
做的多,還不謹慎,豈不就是明擺著讓人抓把柄嗎?
“陛下有一陣子,常朝的時候,都不叫太子。”劉瑾瑜低聲說道:“有傳言,說是陛下讓太子收拾好他自己的爛攤子。”
李絢微微低頭,李治對李賢的不滿已經昭然若揭。
一國太子,若是不能夠分清國與臣,臣與民之間的關係,那麼他也就不配做這太子了。
大唐曆經三代,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包括李治,都不是簡單的人物。
自然,他們也不會希望後輩太差。
對於李賢,李治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在李弘未死之前,就已經開始栽培他。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李賢令人失望到了極點的時候,皇帝寧肯選擇廢了他,也要選李顯。
“太子的事情,我們不用多管,隻需看著就好,但要看清楚。”李絢湊到了劉瑾瑜耳邊,低聲道:“看看有什麼人參與到太子之爭中,然後收錄名單,送到陛下那裡便是了。”
“漢武帝廢太子故事。”劉瑾瑜頓時心裡一驚。
李絢搖搖頭,輕聲說道:“非也,是當年太子承乾被廢之事,那件事,得益的從來不是動手最多的魏王,而是當今陛下。”
“英王。”劉瑾瑜抬頭,驚訝的看向李絢。
她一直都知道,李絢是在投資李顯,但李顯看起來並不怎麼成器,反而是支撐李旦的北門學士和李賢鬥得很熱鬨。
可這仔細想想,不正和當年李承乾,李泰鬥得時候,李治在旁邊坐收漁利極為的相似嗎?
“可是英王,他有陛下的能力嗎?”劉瑾瑜麵色擔憂的問出來最大的問題。
“你知道,李賢從一開始的路就錯了。”李絢輕歎一聲,說道:“若是李賢從一開始選擇修的是《西漢書》,而不是《東漢書》,他也不至於如此……東漢終究沒有西漢堂皇大氣啊!”
……
李絢出門,走到門口,腳步停下,低聲說道:“今年冬天,派人盯著點突厥的動靜。”
“還是去年的事情?”劉瑾瑜頓時就明白了過來。
大唐兩年旱災,突厥也是一樣。
李絢點點頭,說道:“大唐明年一年休養生息,這個時候,突厥可不能出亂子。”
突厥不能出亂子,自然就是說突厥最容易出亂子。
劉瑾瑜又如何會聽不懂。
看著李絢向外走去,劉瑾瑜剛要叫住,卻最終還是沒有能夠開口。
麹豆兒的事情,還沒說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