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東宮諸臣(2 / 2)

通過《切韻》宣講,東宮的影響力可以很快朝下麵滲透出去,這將為李顯下一步處理朝政打下基礎。

“還有,南昌王早些時候提及的紡車之事,明年也可以著手處理。”薛元超開口,對著李絢點點頭,然後看向李顯說道:“明年河北戰事,怕是一時半會都消停不下來,還有絲綢之路受到影響,會有大量豪富,集中到江南一帶,然後轉運南下。”

開辟南洋航道,這是世家大族的商業管事,在河北大戰情況下,必然的選擇。

李顯讚同的點頭,東宮做很多事情同樣需要用錢,如果能主導此事,不僅能帶來巨大的聲望,同樣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

“這是明年科舉之後的事情了,明年科舉放榜之後,東宮可以派一部分舍人和落第士子一起放回江南,先期準備,等到了四五月,就需要重臣過去。”

李絢轉頭看向姚令璋,蘇良嗣,程務忠和韋弘敏等人,問道:“諸位誰去?”

眾人微微沉默,韋弘敏小心的開口道:“我去如何?”

“你不行,你身上韋家的痕跡太重了,會影響主次。”薛元超毫不客氣的指出了韋弘敏身上的問題。

韋弘敏有些訕訕的低頭,他去了江南必定會為韋家謀取利益,這是必然的。

“田舍人如何,以行洗馬事,前往江南。”李絢抬頭,目光炯炯的看向眾人。

眾人的眼前立刻不由得一亮,田遊岩的確是個很合適的人選。

當範履冰不在東宮的時候,田遊岩代行行洗馬事。

他偏偏又是潘師正的徒弟,前往江南甚至可以直接去茅山,用替太子上香的名義。

分量又足夠重,的確很合適。

“那麼便定他吧。”薛元超看向李顯,李顯讚同的點頭。

薛元超又看向李絢,說道:“王爺請找個時間,將所有事情都和田舍人交代一遍,此中的事情,再沒有比王爺更清楚的了。”

“好。”李絢點頭,然後又說道:“明年科考,賀季真不管成否,都要回家省親,到時候讓賀季真陪同便是。”

“善!”李顯,薛元超,姚令璋等人全部點頭讚同。

……

眾人林林種種的說了很多,最後薛元超麵色認真的看向李顯,說道:“最後還是修書之事,《切韻》修完,我等總是需要為修下一本做準備,天下士子都在看著,不能總以殿下學識不夠拖延。”

李顯沉默立刻下來,薛元超其實問的,是何時去修《漢書》?

李賢編注《前漢書》,雖然是有隱患,但終究對天下古今有益。

有李賢在前麵放在,後麵有太多的人,在看著李顯了。

李顯抬起頭,看向眾人,開口:“眾卿說說吧。”

蘇良嗣掃了李絢一眼,然後站了起來,看向李顯拱手道:“殿下,我朝修史,如今共有八本成冊,《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

李顯微微點頭。

蘇良嗣繼續開口:“《晉書》所修,所用最多,房相,褚相,許相,來相,盧相,崔相等二十位宰相,其中就包括薛相。”

眾人抬頭,看向薛元超,他當年任黃門侍郎的時候,就兼修國史。

“《梁書》,《陳書》,是由姚詹事之父祖,姚學士,姚老學士,還有魏相共同編修。”眾人的目光又看向了姚令璋。

姚令璋微微點頭,他父親姚思廉是當年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梁書》,《陳書》的編修,更是從他祖父姚察就開始了。

魏征在這裡麵不過是掛個名而已。

“其他《北齊書》,《周書》都有多位學士編修,《隋書》更是魏相主修。”稍微停頓,蘇良嗣繼續說道:“《南史》,《北史》是禦史台主簿,李延壽的父子兩代編修。”

說完,蘇良嗣抬頭:“晉,梁,陳,齊,周,隋,南北朝都有史成,那麼接下來自然便是大漢,廢太子賢以後漢開頭,也說的過去,但我等若不想重蹈覆轍,那麼難以避免從前漢開始。”

李賢編注漢史本身就是繼續前人工作,隻是他投機取巧,不從前漢開始,而從後漢開始,但後漢依舊隱患重重。

如今到了李顯手裡,還是漢,而且得是李賢不願意去啃的前漢,這些麻煩大了。

殿中眾人肅然起來,他們都知道,今日怕是要有好好一番討論了。

……

李顯抬頭,看向薛元超。

薛元超拱手:“殿下,《漢書》是繞不過去,但呂後之事卻可以用春秋筆法刪減一些不重要的。”

修史,刪減一些是再正常不過的。

有些人物,就是從這中間,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

李顯轉身看向姚令璋。

姚令璋拱手:“殿下,《漢書》、《後漢書》編注工程浩大,遠非一時一刻所能完成,臣議從漢高祖祖輩,起碼三世開始。”

滑頭,眾人心裡罵了一句,你怎麼不從三皇五帝寫起。

但都明白,這的確是一個辦法。

拖。

拖到李顯登基以後,再行開始,到時候,武後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畢竟支撐李顯的人就多了。

李顯轉頭,看向李絢:“王叔怎麼看?”

眾人一瞬間全部看向李絢。

李絢……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