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李顯出手,爭奪官心民意(1 / 2)

蓬萊殿中,氣息溫和。

隻穿一件青色單衣的李治坐在帷帳之後,將手裡來自邏些道的奏章放在一旁,側身問道:“太子在做什麼?”

王福來立刻拱手道:“回稟陛下,太子最近一直在垂問農事。”

李治笑了,很滿意的說道:“亦步亦趨,學的挺快。”

王福來低頭默然。

“傳旨。”李治的神色淩厲起來,王福來立刻拱手,李治平靜的說道:“令太子顯,亥日,替朕親耕籍田。”

王福來麵色肅然,拱手道:“喏!”

……

李顯手裡捧著聖旨,有些茫然的看向明德殿內的群臣,不解的問道:“父皇已經有多年未曾親耕了,怎麼今日突然就想起此事了,還令孤去?”

姚令章上前拱手道:“殿下,親耕之禮,國之大事,商周之時,便已有之。”

李顯抬頭,就見姚令章將一切娓娓道來。

“禮製,天子籍田千畝,諸侯百畝。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諸侯執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撥,稱為“籍禮”,以示對農耕之重。”

稍微停頓,姚令章接著說道:“數千年以降,天子親耕之時,亦要祭祀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神靈,即是神農氏。”

薛元超點點頭,跟著說道:“近年以來,陛下身體不安,故而親耕之禮一直荒廢,但心中依舊有所不安。

如今殿下親近農事,自然應當代替陛下躬耕籍田,祭祀神農。”

李顯抬頭,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聽得出姚令章和薛元朝話裡的意思。

替皇帝親耕,耕地倒在其次,關鍵是替皇帝祭祀神農氏。

三皇五帝,李姓源出黃帝。

隴西李氏雖然以老子為祖先,但追本溯源,卻是黃帝後裔。

故而每年正月初三,皇帝要在南郊圜丘祭天,便是以祭祀昊天上帝為主,黃帝為輔;而在北郊祭地,以祭祀厚土為主,神農為輔。

雖然這些年,皇帝身體不好,但南郊祭天和北郊祭地,皇帝也是親曆親為的。

如今李顯代替皇帝祭祀神農,僅次於代替皇帝祭天祭地,象征意義極大。

“那好吧,既然如此,諸事詹事統領準備。”稍微停頓,李顯說道:“除了朝中之臣,讓武功縣令竇馳也一起來。”

“喏!”眾臣齊齊拱手。

之前李顯召見武功縣令的時候,才發現武功縣令竇馳,竟然是原雍王府參軍竇驍的兄長。

竇馳早年任眉縣縣令,如今任武功縣令。

武功縣是畿縣,武功縣令是正六品。

加上這一份關係,李顯很是親近竇馳。

當然,竇馳是竇氏年輕一輩核心子弟,和相王血脈很近。

起碼比竇驍要近的多。

……

一身黑色蟒袍的李顯,頭戴九旒冕冠,麵色莊重的登上先農壇。

在群臣百官的注視下,神色認真的祭祀神農氏。

祭祀大典結束之後,李顯才趕到了皇帝籍田,開始親自“一畝三分地”。

皇帝籍田千畝,自然不可能皇帝親耕。

如今李顯代替皇帝親耕,自然而又不可能李顯親耕千畝。

李顯親自耕作的不過是“一畝三分地”中的三畦而已。

“一畝三分地”被平分為十二畦,其中正中間的三畦要由太子“演耕”,其餘的九畦則由王公大臣演耕。

太子右手扶耒,左手執鞭,在大臣和農夫的協助下,開始行耕耤禮。

皇帝在前麵犁地,後麵還有專門的官員負責播種。

當然,真正出力的,是那些基本不會被人注意的農夫,他們才是耕種的主力。

其他太子和眾多王公大臣,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然而雖然是走個過場,李顯也顯得特彆有興趣。

司農寺少卿陳怡,武功縣令竇馳都被叫到了身邊,詢問相關事宜。

“……我大唐多駑馬,故而有駿馬奔馳,駑馬耕拉之說。”

稍微停頓,竇馳繼續說道:“武功縣位於長安之側,平均下來每十戶百姓便能有一匹駑馬,春耕所用基本夠了。”

“基本夠了?”李顯眉頭突然皺起,看向竇馳說道:“平均一詞孰為不對,百姓有窮有富,街坊村落各有窮有富,駑馬便有多有少,如何能夠以偏概全,說實話,普通百姓所用,多少戶能有一批駑馬?”

竇馳沉默了片刻,最後才開口說道:“殿下賢明,準確來講,普通百姓之家,二十戶能有一匹駑馬。”

“也就是說這駑馬,也有一半不在百姓手中?”李顯一句話問出,竇馳不得不點頭道:“的確如此,武功臨近長安,其中之地小半都在貴戚豪族之手,其所有之馬,每年會有不少租賃百姓,隻是價格不菲便是了。”

“馬,那麼田呢?”李顯突然抬頭,冷不丁的問道:“這田有多少租給百姓的?”

竇馳滿臉苦澀的說道:“六成左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