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管束愛子,舉世無可挑剔。
因此,此刻魏陽唯有謹慎行事,以免授人以柄。
時光匆匆,兩日光景,那曾熾烈燃燒的爐火已化為灰燼。
巨釜之中,竹筒經水煮而軟塌,纖維鬆散,不複往昔堅韌。
魏陽隨即差人尋來數個碩大木桶,將釜中竹筒悉數傾倒而出。
此前,他早有先見,吩咐王全三人於烹煮之時,添入柴灰、石灰等物於巨釜之內。
故而,竹筒一出釜,頓時,一股刺鼻惡臭四散開來。
無奈之下,王全等人隻得以布條掩鼻,方能將這些腐臭的竹筒逐一倒出,浸入清水中洗滌。
及至清洗完畢,魏陽又命人取來更多大木桶,將洗淨的竹筒儘數移入。
隨後,以石錘、鐵錘交替,在桶內不斷擊打、搗碎,直至所有竹筒化為麵團般細膩的漿液。
幾個時辰過去,桶中景象已變,竹筒儘皆化為麵糊狀物,宛若一團團待塑的生麵。
至此,造紙工藝僅餘最後,亦是最為關鍵的兩步!
在此之前,王全三人雖通造紙之法,其所知卻頗為粗淺。
無外乎洗、壓、曬三部曲。
然而,以此法製得之草紙質地低劣,書寫困難,甚至擦拭亦感粗糙不堪!
否則,魏室之士大夫與文人墨客何以仍以竹簡為書籍之首選?
曆史長河中,直至五胡亂華之後,
士族南遷,造紙技藝方迎來飛躍式發展——東晉巧匠之手筆。
於南國竹林深處采擷靈感,曆經無數次試驗與探索,
在蔡倫造紙術的基礎之上,創新工序,終得質地優良、書寫流暢之白紙。
自此,紙張漸替竹簡,成為書寫新紀元的開端。
隨著時間的推移,造紙工藝日新月異,世間湧現了琳琅滿目的精致紙張,宛如百花齊放,各展風華。
與此同時,大型的造紙工坊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標誌著這一行業步入了規模化的新紀元。
然而,在魏陽眼中,這一切似乎尚欠火候。
鑒於當前條件的局限性,他決定采取更為謹慎的策略——先以手工小作坊為起點,精心打造出一批白紙樣本,以此作為後續擴張的基石。
至於那宏大的規模化白紙生產夢想,他心中已有藍圖那應當是一座矗立於皇宮之外,最好坐落於自己領地之上的巍峨工坊。
如此一來,既能確保技術的秘密與生產的自主,又可免去朝廷賦稅的重負,實為一舉兩得之策。
一日,魏陽細細審視了一番那經過反複捶打已成細膩漿液的竹料,沉聲命令道“繼續錘煉,勿使力懈!”
言罷,他又召來了宮中掌管膳食的太監,當著三位匠人的麵,朗聲道“今夜加設宴席,酒肉不限,務必讓諸位匠師儘興。”
說時,他隨手擲出一枚小巧的金餅,那太監見狀,臉上頓時綻開了花一般的笑容,連忙點頭哈腰,滿口應承。
這位九皇子,仿佛脫胎換骨,不僅深獲皇帝的寵信,對待下屬亦是出手闊綽,豪爽非常。
正因如此,近來宮中之人,無論有事無事,都喜歡前來此處徘徊,一則是為了混個臉熟,二來嘛,說不定哪天就能有幸得到些意外之喜。
這小小的角落,不知不覺間,竟成了宮中人趨之若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