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救星來了!(2 / 2)

他們研發的光刻膠,成功地經受乾法刻蝕中高能粒子的洗禮,順利完成了保護矽片基底的任務,芯片良品率高達98%!

在吳利鴻院士的帶領下,蘇省大學微電子研究員,終於成功研發出了一款能勝任13.5nm製程的國產頂級EUV光刻膠!

而且這個13.5納米製程,隻是目前的初步實驗結論。

從他們這次得到的套刻精度來看,這款光刻膠實際上有相當大的可能,可以勝任5納米製程芯片的製造!

吳利鴻也非常沉得住氣,沒有選擇立即將實驗結果上報上去,而是讓研究員們按照上次的配方,重新調配了一批光刻膠。

然後重複做了足足十次實驗,確認每次的結果誤差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後,才帶著光刻膠和團隊的主要技術人員飛往魔都,來到了申城矽產業集團。

此時的申城矽產業的集團總裁陳雲明恰好在和華威的餘總和何總,討論華威P6的芯片代工問題。

而雙方討論的要點,就是產量和成本的問題。

華威本著量大從優的道理,想要直接訂購兩千萬枚麒零9000。

但申城矽產業現在,其實也就隻有一台秦光一號。

按照秦光一號每小時180片的矽片吞吐量,以及製造出的每片晶圓可以切割出500枚芯片來算,一台光刻機每天的產能應該有216萬枚。

但實際上,光刻機的吞吐量不代表晶圓的製造速度,而是要根據不同芯片的設計,進行多次曝光和蝕刻。

以麒零9000為例,它需要經過足足19次光刻-蝕刻循環,才能完成整個晶圓製造環節,

也就是說,每天理論上隻能造11萬枚。

這還是建立在設備24小時不停機休息和維護,以及100%良率的基礎之上。

因此實際產能,平均每天能有8萬枚,就已經很不錯了。

兩千萬枚芯片的訂單,要差不多八個月才能完成,還是把所有產能,都壓榨給華威的情況下。

何況在如此高負荷的運轉下,他們光刻膠的庫存,都不知道能不能撐得住……

“……我們也得考慮成本,也要時間來研發3nm的製程工藝,希望你們也能考慮一下我們的難處。”

陳雲明實在有點受不了兩位老總的軟磨硬泡,最終拍板道,

“要不就這樣吧,我給你兩個方案,一個是150元300萬枚,一個是200元600萬枚,600萬是極限,已經很夠意思了。”

“呃……”

餘總立刻在心裡算了一筆賬。

按照台機電5納米製程,13400美元/片晶圓的價格來算,約等於每枚5nm製程的芯片代工費,是187元。

但台積電的代工是按晶圓來算的,廢品都給你算錢了,而陳雲明剛剛報的是當個芯片價格,等於去掉了廢品,所以150-200元的代工費,在這個特殊時期,確實相當厚道了。

“可是陳總,這買賣哪有越多越貴的道理……”

“這不是情況特殊嘛,如果在庫存光刻膠消耗完之前,國產光刻膠沒有動靜,那我們有光刻機也沒得用啊,隻能先省著點花了……”

“其實還有個辦法,就是伱們去找康博士借點光刻膠給我們,那小子賊精得很,早早地就讓我們幫他屯光刻膠了,現在大漢芯業的光刻機屯得比我們還多!”

每每想到這裡,陳雲明都有點後悔當初沒有聽康馳的,提前多屯點光刻膠。

主要是,當初誰能想到他能這麼快搞出EUV光刻機……

就在餘總還在考慮著,六百萬枚到底能撐多久的時候,陳雲明突擊接到了吳利鴻的電話。

“吳院士?等等……你說什麼?測試光刻膠?就到樓下了?!”

“……”

放下電話的陳雲明,過了半響才緩過神,然後連忙打了個電話給董建元,讓他下去接吳利鴻。

處理完這些後,他才轉頭看向華威的兩個老總,一臉激動地說道:“我們的救星來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