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級京官通常沒有油水克撈,大多窮得叮當響,要是多欠幾個月的俸,甚至還得去找錢莊借錢過日子。
發俸是戶部的活兒。“戶部衙門領旨。”李汝華恍然,隨即應道。
“餘者充遼餉,先補欠餉,若仍有餘者,留兵部賬。”朱常洛接著命令道。
抄家還沒開始,皇上就知道能抄出多少錢了嗎?眾官員心下一凜,吸了一口冷氣,不約而同地用眼角的餘光瞟向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王安。不過東廠提督此時仍舊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兵部衙門領旨。”兵部尚書崔景榮應道。
既然戶部、兵部是來分領抄家款的。那禮部和我吏部又是來乾什麼的?周嘉謨開始思考......恩科?
要說有什麼事情是禮部和吏部同時負責的,那就隻有科舉了。
果然,朱常洛緊接著說道:“朕想在泰昌元年開春闈,卿等以為如何?”
周嘉謨站起來發表意見:“陛下,臣以為,開恩科固然是擢拔人才的上佳之舉,然天下之缺官甚多。等走完科考、選官、任官的流程,再到官員到地赴任,至少會拖到明年六月,這實在不是上善的應急之舉。”就算有黨爭的因素摻雜在內,周嘉謨的話還是四平八穩、相當妥帖的。
“那你的意思呢?”朱常洛看向周嘉謨,問道。
不過還沒等周嘉謨回話,首輔方從哲便突然插話道:“臣以為周尚書所言極是,故應頒行上諭,令各地衙門在職最高官員暫代主官,署理本部事務,等恩科結束再行任官。”
老狐狸!周嘉謨在心裡罵了一句。你們浙黨是截胡截上癮了嗎!?
他想的是,讓“薦官疏”上的人暫領官缺,而不是低級官員遞補暫代。隻要領了缺,總能留一部分在任上。聖上又不可能每個州縣都關注到。
“不愧是方閣老,這確實是老成謀國之策。”朱常洛笑讚道。
但方從哲有點“閣老PTSD”了。那天朝會過後,但凡有人叫他閣老,他的心臟就一緊,總感覺是在諷刺他狂妄自大。
“不敢當,不敢當。”方從哲拱手訕笑道。
“諸卿還有彆的意見嗎?”朱常洛環顧眾官。
戶部尚書李汝華想了想,回答道:“先帝多年怠政,各級衙門早就在實行低級官員遞補暫代的做法了,對本部衙門的事務得心應手,驟然在各州縣同時啟用新官,或許會引起天下的動蕩。故,臣以為,現應校考各官多年來的政績,優者擢拔,劣者貶斥。恩科所進之士不應當驟擢至主官。”
“那卿以為當由哪司哪部校考官員啊?”把代理官員扶正?這個意見有道理,但問題在於,各署官員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像科舉那樣會集中到京師由中央同一揀選。
說直白點,皇帝可以親自校考考生,但不可能下到每一個縣去評估代官的政績。但現在,朱常洛並不信任負責官員校考的吏部。他們選人時肯定會夾帶私貨。
李汝華被問住了,他沒有想那麼多。但他知道,皇上想要的答案絕不是吏部。
“諸卿以為這樣如何?先按周尚書和方閣老的意思,把‘代理主官’的名分給到實操公務的官員頭上,讓各州縣衙門先恢複活力。”朱常洛很巧妙地把周嘉謨和方從哲綁到一起。
然後再在李汝華建議的基礎上,補充道:“春闈之後,將選得的人才下到地方,以平級身份與代官共同署理部務。之後再揀選考核官員,到地方二者擇優。”
“陛下,萬萬不可!”刑部尚書黃克瓚振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