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小雪”剛過。
北方的氣溫已經無法再跳到零上了,但京畿地區仍舊沒有見到一朵雪花。
南北氣溫的變化使得郭居靜再一次感到大明的遼闊。一個月前,他們還在溫暖的廣東南部,氣溫高的時候,還得挽起袖子才能讓自己感到舒服。可自從過了淮安,寒冷便取代溫暖成了新的理所應當。
船行一月,仍在一國;一時之間,四季皆存。這是絕大多數歐洲人甚至都無法想象的事情。
不過比起廣東的溫暖,郭居靜還是更熟悉北京的清寒。隻需要閉上眼睛,再向耶穌基督借一縷略帶寒意的微風,郭居靜就能想回想起佛羅倫薩的冬天。
使團幾乎是在天津衛開門的下一刻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北京。他們在太陽初升時出發,直到豔陽高掛才抵達位於中軸線上的永定門外。
永定門是北京外城的正南門,位於西便門到東便門這段城牆的正中。“永定”寓為“永遠安定”。這不僅是一種美好的寄托,更是恥辱後的亡補。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由古北口進攻北京,發起庚戌之變。俺答自石匣營至密雲,轉攻懷柔、昌平,抵通州,縱兵四掠。適時,正陽門外人口增多,近畿地區卻無牆可守。丁嚴綏靖、人殘畜掠、奇恥大辱!
嘉靖三十二年,明世宗應給事中朱伯辰疏請,令以金、元城故址為基,修京南外城。
耶穌會龍華民使團裡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來北京。一路上,他們見了許多此前從未見過的光景。新奇的探索感,讓他們始終保持著興奮乃至亢奮的狀態。
但當使團駕馬驅車來到城下,還是被這人造的天塹給鎮住了。
嘉靖三十二年,增築“外郭”,將正陽門外的大片繁華市區包入其中。外城周長28裡,合14.4公裡,城牆通高6至7米,頂厚10至11米,基厚11至15米,宛如土石巨龍盤桓地上。
緊接著,使團過河入甕,巨大的永定門城門樓便映入眼簾。永定門城台北麵與牆取齊,南麵則以凸勢出牆。
城台高於城牆90厘米,通過坡道與城牆相連接。城樓為兩層,麵闊五間,進深二間,台樓相連,上下竟高三十餘米。
雖說歐式城堡普遍高度也在二十米到四十米間,但是那多是孤立的軍事堡壘,而永定門隻是一道門。被它護在身後的也不是一個促狹的校場,而是一個巨大而繁華的城市。
“這就是北京嗎?”商人代表迪尼什·若昂抬頭仰望永定門的歇山頂,用難以置信的口吻說道。
“恐怕也隻有君士坦丁堡能與之相比了。”商人瓦迪斯瓦夫·阿馬托隻在吟遊詩人的嘴裡聽過君士坦丁堡的繁華。
“哼,那地方現在叫伊斯坦布爾。”商人哈拉爾德·布蘭特曾到過伊斯坦布爾,還在那裡做過一段時間的生意。“而且我敢肯定那裡沒有這裡大。”
“那些人在乾什麼?”迪尼什發現城門旁邊圍了一群人。
“不知道。”瓦迪斯瓦夫搖搖頭。“好像在看個什麼。”
“這是在看告示。”郭居靜用葡萄牙語解釋道。“但好像沒有識字的。”
“我們也過去看看。”瓦迪斯瓦夫建議道。
“你認識中文嗎?”哈拉爾德嘲諷道。
“說的好像你就認識了一樣。”瓦迪斯瓦夫反唇相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