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一崗的人牆繼續延伸,從皇極門過金水橋一直連接到午門。
午門三洞已然打開,但門牆上無人把守。直到皇帝獨過中門,皇子過左右王門,群聚在登樓道口的衛兵才跑步登樓入崗。
出了午門便離開了紫禁城而進入皇城。到此,距承天門就隻有一道端門了。端門和午門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直道,直道的左右兩側是六科直房。直房外則分彆是社稷壇和太廟。
端門未至,嘈雜之聲已現。群聚在皇城凸字角的百姓越來越多,已經遠超出了左右兩道長安門之間的空地所能容納的極限。
為了維持秩序,駱思恭調來了五百名披甲持刀的錦衣衛在大明門口嚴陣以待。並且命令中城兵馬司調集同樣多的人手巡防皇城凸角。
上午巳時四刻,一聲長號吹響。緊接著,大明門左右兩個門洞緩緩打開。
雖然皇城凸角有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及大明門三個入口,但為了保證安全並顯示皇家威儀今日隻會打開大明門。
在開門之前,錦衣衛已經在大明門前十五丈方的位置放好了拒馬,並在拒馬後麵設置了弩手及銃手,一旦有人妄圖借此機會衝擊皇城,那錦衣衛會在第一時間驅散人群並鎮壓騷動。
見到這個陣仗,原本準備擁進去看熱鬨的百姓開始打起了退堂鼓。始終沒有人鼓起勇氣做第一個踏進大明門的人。
升陸文昭為錦衣衛百戶的條子,在麵聖的第二天就被一個小黃門送到了錦衣衛指揮使司。當日,駱思恭在本部衙門的正堂裡,當眾把百戶的牌子遞給陸文昭,陸文昭也非常識趣地單膝下跪雙手捧接腰牌。
陸文昭並沒有向駱思恭彙報自己的推測,而是繼續執行著“監視澳門來人”的任務。
耶穌會使團隻在徐光啟的家裡住了一夜。耶穌會財大氣粗,他們第二天就在琉璃廠和正陽門之間的正西坊全款置辦了一間能容納整個使團的宅子。
耶穌會使團置辦的房產離正陽門很近,而正陽門和大明門之間隻隔了一個被民間稱為“棋盤街”的小型廣場。所以包括龍華民、郭居靜在內的一眾耶穌會士和澳門海商很早就在錦衣衛設置的拒馬方陣前候著了。
“他們為什麼不把中間的門也打開?”澳門商人迪尼什·若昂問道。
“那是皇帝陛下才能走的。”郭居靜回答道。
“皇帝不用就一直關著?”商人瓦迪斯瓦夫·阿馬托追問道。
“這是規矩。”作為與耶穌會的領袖,龍華民一路上都在跟大明的官員打交道,聽過最多的詞就是“規矩”。
“我們不進去嗎?”商人哈拉爾德·布蘭特不關心規矩,他隻想快點進去。
“槍打出頭鳥,還是先看看吧,咱們畢竟是外國人。”龍華民搖搖頭。
因為耶穌會沒有進去,所以身著便服尾隨跟蹤的陸文昭小隊也就繼續站在拒馬後麵等著。
顧盼間,陸文昭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