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拜三叩首,是明代祭天以及參見大明天子必備的禮儀。但大明百兆生民中的絕大多數一輩子也見不到天子,也就用不上五拜三叩的大禮。因此,能完整地行完大禮的人屈指可數。
不過無論是否能夠完成大禮,最後的結果終究還是一致的,五體投地、長跪不起。
“平身!”天子的聲音發自丹田,深沉有力。
“平身!”命令同樣以二、四、六、八直至五百、一千的方式傳到皇城南牆外的每一個角落。
百姓得賜起身,隔著五橋一水仰望天顏。烏雲蔽日、雪絮漫天,人們無法看清天子的聖容。但承天牌匾之上,殿宇樓瓦之間,唯此一人獨立。
遙看去,天子體態傾長、身形魁梧,仿若支撐天地的柱石。
龍吟再起:“除罪!安民!”
“除罪!”
“安民!”
大漢將軍和皇城衛士整齊劃一地傳遞著天子的口諭,皇城凸角的三千黔首由於緊靠人牆,所以聽得最是真切。執戈擎旗、麵如雕塑的宮廷禦衛齊聲傳諭,節奏不疾不徐,幾乎與心跳同拍。
從麵土背天的農民,到崇佛玄修的僧道,再到行走江湖的俠客,甚至是麵見過教宗的神甫,無一不被這如虹的氣勢震懾。
等此間再次陷入肅穆,刑部尚書黃克瓚趨步上前,在一塊隻半丈高的木台上站定,並展開一卷灰白相間並繡有雲紋的卷軸,這是五十人犯的罪狀。
卷軸細數了在場人犯觸天犯地、危害人民的種種罪行,宣布這些罪人法無可逭,請求皇帝代天降罰。
這份罪狀是刑部草擬的,但結尾卻並非按照慣例,請求天子批準將人犯依律押赴市曹斬首示眾,而是用了“代天降罰”這樣的字眼。
底下的百姓不明就裡,可門樓上的閣臣、部卿卻清楚得很。“代天降罰”實在是太模糊了。
臣僚開始猜測皇帝要對刑台的罪官施以廷杖。廷杖雖是杖刑,但不在笞、杖、徒、流、死五刑之中,和律法中規定的杖刑根本不是一個東西。
如果說“杖刑”是法定刑,那“廷杖”就是口含天憲的皇帝降下的“天定刑”。很多人在受刑時會被立斃杖下,幸而不死者也會在臀部留下永久性的傷痕。算是有明一代所有京官聞之心驚的恐怖刑罰。
但與斬、絞、磔這類必死之刑相比,“廷杖”中的貓膩太多了。廷杖的次數,監刑的人選,行刑的部門......每一個節點都能反映皇帝的心思。
刑罰早定,所以天子沒有更多的表示,而是直接下令:“開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