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從農入手(1 / 2)

“好,朕支持你!”

李世民自是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他更沒有想到李承乾會有這麼深的見解。

如果不解決,李唐之後真的就隻是名存實亡了。

“承乾,你準備先從何處入手?”

李世民問道,他一直苦思多年,也不得其法,士族尾大去不掉,除非全部砍光,不過那樣,李唐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這不是刮骨療傷,而是生死與共。

李世民也想融入五姓七望過,但並沒有完全成功,想鏟除,更是不可能做到。

“農業入手!”李承乾正色道。

士農工商,將農排在第二位,在古代是無錯的,在唐代也是對的。

農業是基石,在古時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很多的地方,都隻能做到自給自足,說什麼商業繁華。

所謂的商業,就是將一個地方過剩之物,運送往稀缺之地,而在那樣生產低下的時候,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是不支持商業的發展。

互通有無的,也隻是上層社會所需要的奢侈品,整個時代,也隻有那百分之一的人能享受商業的便利。

“如今已然是盛世,但是我大唐之內,還有行乞之人,任重而道遠。”李世民微微一歎,太難破局了。

就是朝廷免費開辦學堂,也要有人來學習才行,隻有解決了民間的溫飽問題,才會有貧民入堂學習。

農業又受限於環境的影響,多雨少雨都會影響收成。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李承乾卻是堅定無比起來。

“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李世民大笑,也是變得躊躇滿誌起來。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兒臣要高句麗行軍主帥之權。”李承乾抬頭,望向李世民。

因為李承乾也知道,此次的高句麗之征,李世民是很想禦駕親征的。

李世民不語,眼睛眯起,他意料到,李承乾這是要掌握軍權,培養自己的班底。

“好,朕會力排眾議,讓你成為主帥。”

李世民也在此刻下定了決心,這李唐王朝,要想改變這一切,就要幾代人的配合。

“另外,本宮還要在東宮鍛煉鐵器,召集工匠。”

李承乾又道,特彆是鐵器,是要和李世民通氣的,不然又是一個謀反大案。

“準了,你且放手去做,朕也不是就此撒手不管了。”

李世民道,這一刻,他已經是無比認可李承乾這個繼承人。

什麼殺伐?這一切都不及李唐江山的萬一。

人不狠,站不穩。

“另外,徐州大疫,兒臣欲親自押送銀兩前去賑災。”

自此得到孫思邈的消息之後,李承乾已經想前往了,現在又正好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不行,你一個儲君,怎麼可以前往疫地,萬萬不可,朝堂又不是無人可用了。”

李世民想都不想,直接拒絕掉了。

疫病是多是絕症,太危險了,很多人都會敬而遠之。

“陛下,你不是要告訴本宮,要深入民間嗎?現在不正是一個機會,如果隨便派遣一個官員去,賑災是錢糧是到不了災民的手中的。”

李承乾徐州之行是去定了。

“不行,萬萬不行。”李世民卻是堅決的反對。

“陛下放心,我不會以身犯險的。”而李承乾又有不得不去的理由,孫思邈那大神又是請不來,這怎麼不讓他很無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