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說的是真沒錯。
而到了這一步。
李世民卻又有一些猶豫。
“東西兩市事關重大,乃是京師萬民之本,也是天下商賈之本,不可輕舉妄動。”
“馬卿所言定下人員、車馬出行之規,可行。”
“房卿所言,挖鑿暗渠,以疏通雨水,可行。”
“長孫卿所言,特設京兆府,以京兆府管理長安,再設街道司,以管理長安城垃圾、汙水、汙穢等。”
“至於東西兩市之分化,隔日再議。”
文武百官抱拳施禮道:“喏。”
常參結束。
等到了申時初。
京師就頒布了一道詔令,乃是早上常參的時候,對於治理長安城的定論。
自古以來,我朝以禮義廉恥為國之四維,以文德武功為治邦之基石。百姓之行為,關乎風化之美,社稷之安。今日朕特頒此詔,勸諭我廣大臣民,恪守道路禮儀,保持環境清潔,以彰顯吾人之文明素養。
一、行於道路,應遵循靠右行走之原則。此非僅為交通順暢之需要,亦是體現個人修養之時。無論步行或騎行,皆須以此為準,以免阻礙他人,確保安全有序。
二、果皮、雜物、廚房廢水等物,切勿隨手拋棄。京兆府專設垃圾桶、垃圾箱,臣民應時刻尋覓垃圾桶,以安置廢棄物。愛護京師都城即愛護吾人共同之家園,汙穢滿地,豈是尊禮之人所為乎?
三、言語行為,應謙和有禮。與人交談,表情宜和悅,言語宜溫和。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皆是吾等子民傳統美德。
朕知國民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譽,然今日之所以重申此等規範,乃因近來有少數人忽略這些基本準則,導致風化日下。一人之不守禮,或許微不足道,但人人如此,則社會混亂不堪。故此,朕期望每位臣民都能成為良好風氣的推動者,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整潔的社會環境。
朕心甚慰,見諸位恪守法度,敬禮儀。朕深信,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我朝必能永葆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為此,朕特頒發此詔令,望爾等遵行。
這個詔令下達之後,就有金吾衛、不良人等,開始巡查規範行人之交規。
不僅如此,朝中大臣們出行,也都不再乘坐馬車,而是由將作監定製人力車。
以後,車夫就真的是車夫,需要拉著家主去上早朝了。
不過嘛。
為了安全性,官吏們所用人力車,還是比普通車要大一些,還是兩人拉動的大型人力車,隻是比馬車要小那麼一點兒。
不過,沒了馬車穿行,長安城的空氣確實是清新了不少,而挖鑿暗渠的工程也開始了。
每一個坊間都有暗渠,也就是陳平安提出來的下水道,西淺東深,如此一來,也就是西高東低,讓水往東流,彙入滻河。
這也是最好的辦法了,以現階段的技術,是沒辦法很好地處理長安城內的生活汙水的。
要是技術成熟,再加上國庫充裕的話,陳平安都想要直接改造旱廁,用衝水代替旱廁。
隻不過,國庫沒多少錢,還要屯錢,用來明年年底的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