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親啟。”
“先生大才,聽診器乃醫道神技也,吾得此物,學以致用,如獲至寶……。”
陳平安也收到了來自於孫思邈的書信,答謝他造出了聽診器。
還講述了自己在用聽診器為病人診治的時候,遇到的一些問題。
可是,陳平安看得懂孫思邈所寫的文字,卻無法理解他所問出來的專業醫術問題。
所以也就沒辦法解答孫思邈提出來的問題,想了想,打算再造幾個聽診器,送給尚藥局的侍禦醫,讓他們也學一學怎麼用聽診器,然後和孫思邈一起探討聽診器的使用之法。
這也算是術業有專攻,采用集思廣益的方法解決問題。
不然,以孫思邈一個人去探究,肯定會慢很多,時間就是金錢啊。
現在是貞觀元年,孫思邈的醫術應該還沒有到達他的巔峰,更沒有聞名天下,被世人稱之為‘藥王’。
可想而知,他現在的醫術水平是個什麼樣子。
陳平安想到這裡,就去了將作監,找到了當初打造出來聽診器的兩個工匠,讓他們繼續儘可能多的打造聽診器。
接著,陳平安又讓田季招來了會雕刻的工匠。
雕版印刷術起源於唐朝,盛行於宋朝,直到活字印刷術的出現,才慢慢取代了雕版印刷術。
不過,雕版印刷術卻並未完全被棄用。
而如今,雕版印刷術似乎也隻不過是佛門用來拓印佛經,一直到後來唐玄宗時期,才被文人所傳揚,用來拓印詩歌,並且成為了官方拓印經書的主要工具,才被推廣開來。
隻不過,雕版印刷術的弊端也很明顯,需要先在紙張上寫下內容,再印在木板上,由雕工雕刻,把字凸顯出來,便成了雕版。
如此,想要拓印多少都可以,隻不過,一個雕版隻能拓印一個內容。
效率上也就比較慢,雕版時間長了,字跡變形,又或者是墨跡不顯,這些問題也都會出現。
隻不過,相對來說,雕版印刷術的出現,也算是中原曆史上一個偉大的發明,也促使唐朝的文化發展更為迅速,成為了盛唐時期文化發展以及傳播的重要載體,甚至是讓一些經書流傳千年之久。
一篇屬於唐朝時期的‘金剛經’保存至千年,為後世人研究唐史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陳平安要做的就是先把雕版印刷術弄出來,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印刷術。
想要以教育為本,提高大唐國力。
那麼,就必須要讓寒門士子們讀書識字相對來說,變得更容易一些。
同時,也是為了削弱世家門閥對於書籍、知識的控製權。
陳平安轉手,就將一篇百家姓遞給了李世民,說道:“陛下,請看。”
李世民看著手中的一張百家姓,有一點兒不敢相信地問道:“就這麼簡單?”
陳平安自信地回道:“就這麼簡單。”
雕版印刷自然是費時費力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