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私德風評很差,可是不代表他這個人的能力不行,僅僅是兩個月的時間,他的治水確實是有效果,並且還從中悟出來不少治水之策。
“報!”
六月初。
許敬宗的一封奏疏,送進了京師。
李世民從郭安手中接過,打開認真瀏覽。
等了這麼長時間。
長安的雨早就停了。
而他最關心的還是兩河流域這一次的洪災情況。
江夏之地不用說了。
這一次,中牟縣沒有決堤,百姓們雖然白白遷徙了,也算是有些影響。
可是,麵對洪災,這種情況也是在所難免。
許敬宗算得上是當機立斷、防洪有功。
隻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黃河之北有一處河堤決堤了。
其實,這時候的黃河還沒有幾次改道,入海口是濱縣之南入海。
後來,黃河有過幾次改道,也有過幾次人為乾預。
縱觀黃河的幾次改道,幾次搶淮河入海,幾次向北決堤,有向北改道的意思。
許敬宗是聽取了當地的百姓建議,並且找了所有治水的材料,再加上一個現成的通濟渠,才想到了繼續修建水渠,減小黃河水位,以免黃河決堤。
可最後,黃河還是在北決堤了。
好在最後的影響不大。
或者說,這一次的雨水並不是很強。
李世民看完許敬宗的奏疏之後,鬆了一口氣。
不過,他還在等,等當地的官吏的奏疏,等工部、戶部那邊的奏疏,等監察禦史主察院那邊的奏疏。
作為一代明君,李世民自然是不可能在看了許敬宗的奏疏之後,就相信了他的話,覺得這一次的災情不大。
一堂之言,不可取。
很快,當地官吏的奏疏也送來了京師。
許敬宗雖然也有疏漏,也在減輕自己的過失,卻也沒敢謊話連篇。
而工部、戶部那邊的奏疏也在第三天,送到了李世民的禦桌上。
彈劾許敬宗治水不利。
當初,李世民決定用以工代賑之法來興修水利的時候,他們就在搶任務,結果,這個任務落在了名不見經傳的許敬宗頭上。
多少讓人有一些意外,卻也讓許敬宗進入了文武百官們的視野之中。
如今,許敬宗治水之後,黃河還是決堤,還是發生了洪災,還是有百姓死於洪水。
那自然就是治水不利了。
大家也都在猜想著,許敬宗很有可能是陳平安舉薦。
他們的彈劾,不僅僅是覺著許敬宗搶了治水之功,更是有意想要試探。
看一看,陳平安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
“呼……!”
揚州城內的府衙。
許敬宗匆匆走進了府衙後院,擦了擦汗,府衙之中放著一點兒冰塊,瞬間讓人涼爽了不少。
“許侍郎,辛苦了。”幾位揚州的官吏抱拳施禮。
許敬宗回禮,謙恭地說道:“若不是幾位大家此番相助,許某可能百死也難逃其咎,此番前來,也是想要請幾位大家能夠繼續支持許某治水。”
這一次的黃河、長江兩河水位還在承受範圍之內,就算是黃河決堤,造成的洪災也並不是很大。
所以,許敬宗其實算得上是治水有功。
李世民也已經下旨,讓許敬宗繼續治理長江流域水患,也就是江夏、揚州等地。
而洞庭湖水匪則是擋在許敬宗治水之路上的一顆大山石,想要挖渠引水,想要治理長江水患,洞庭湖水匪就必須要想辦法解決。
隻要是解決了洞庭湖的水匪,就能夠用洞庭湖來蓄水,從而在汛期來臨之後,降低長江水位。
當然,解決洞庭湖水匪一事,已經上報李世民。
許敬宗這一次前來揚州,是為了開鑿運河,從鎮江口開挖,一直到太湖。
挖渠引水,降低水位。
這是許敬宗認為的治水最有效的策略了。
想要挖渠引水,那自然需要人手,許敬宗前來揚州府衙,就是想要請求當地官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