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牧羊少年(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903 字 11個月前

“這似乎不該是你說的話。”李恪對楊政道說道。

楊政道似是自嘲地笑道:“我還是孩童時便被帶到了突厥,被可敦一手推到隋帝的位置,她要我做什麼,我便做什麼,我在她的麵前從來不敢多言半句。你若是被人押著做皇帝做地久了,想必你也會同我一樣的。”

李恪看著楊政道的模樣,心中不禁一陣波瀾。

皇帝還有被押著做的嗎?不過想來也是。

義成公主複隋之心不死,而楊政道又是唯一的人選,這個有名無實的皇帝楊政道自然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但是這樣的皇帝做起來又哪會有半點的樂趣呢。

李恪對楊政道問道:“今日來此,你為什麼要同我講這些?”

楊政道扭頭看了看離自己還有些距離的護衛,對李恪小聲道:“因為這個皇帝我做的厭了,也累了。”

楊政道的聲音雖小,但當他的聲音傳入李恪耳中的時候,李恪的內心卻被引地一陣激蕩,楊政道為何會突然說出這樣的話。

李恪問道:“你這是何意?”

楊政道回道:“大隋已經亡了,在天下百姓的心中徹底地亡了,沒有亡的隻是可敦的執念。設在定襄的大隋朝廷隻是一出自欺欺人的戲,可隨著如今突厥局勢急轉直下,定襄的這出戲怕是唱不久了。與其等著將來戲台子倒了,一起被砸死,我何不早點出了這戲台,也還能置身事外。”

李恪聽了楊政道的話,頓時愕然。

突厥與大唐局勢翻轉,如今的突厥內憂外患,舉步維艱,楊政道自然看的出來。

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定襄的後隋朝廷本就是突厥羽翼下的雛鳥,若是將來突厥完了,那原本庇護在突厥之下的隋廷自然也難免敗亡的命運,而楊政道作為隋帝,很可能便會在這場敗亡中丟掉性命。

楊政道今日來尋李恪,為的便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楊政道是聰明人,有這樣的考量跟擔憂李恪絲毫不覺意外,但李恪卻沒想到楊政道竟會找上自己。

李恪問道:“為何要來尋我?我現在身在突厥,可是連自保都是問題。”

楊政道看著李恪的眼睛,回道:“因為我相信你,你一定有活下去的辦法。”

李恪接著問道:“那好,就算我能活下去,我又為何要助你?”

“因為傳國玉璽,我可以讓你帶著傳國玉璽歸唐。”楊政道對李恪道。

自打隋煬帝亡故,隋末大亂,群雄紛爭,傳國玉璽便被蕭後秘攜於身,一路帶到了突厥,而後自己遠離權力紛爭,深居簡出,又將玉璽交給了楊政道,現在的傳國玉璽正是在楊政道的手中。

傳國玉璽雖隻是一方玉璧,但卻乾係到所謂正統,所謂天命,這正是眼下李世民最缺的東西。

迎傳國玉璽回京,潑天之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