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突厥之議(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895 字 10個月前

若是漠南無人,李世民得其地便如食雞肋,要之無用,棄之可惜。

有了李百藥這句話,這顏師古的遷民之策便算是徹底告廢了。

此事與李恪乾係倒是不大,他聽在耳中記在心裡,倒也沒有上前答話的意思。

但有主撫的,有主遷的,那自有主鎮的,這主鎮之人便是魏征。

魏征官拜秘書少監,論理今日朝議之人俱是各部首官,當無他一席,但秘書監蕭璟染病,李世民又素知魏征之才,便特下詔傳見。

魏征見李世民神色似有不絕,於是上前拜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突厥之人世為盜寇,乃我大唐百姓之敵,今陛下威服突厥,然突厥人人麵獸心,不可深信,現我大唐俘虜十萬,若遷至河北、河南,十數年後便可達數倍,實乃我大唐之患,望陛下千萬謹慎,勿效西晉武帝故事。”

西晉初年,胡、漢百姓混居,晉武帝司馬炎不聽群臣勸阻,執意如此,以致二十年後伊、洛之地半為胡人所據,為後來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埋下禍根。

李世民問道:“那依你之意,該當如何?”

魏征回道:“依臣之見,當儘逐突厥胡人回陰山以北,廢其兵甲,儘收良馬,以我大唐精銳鎮壓,有亂者便以屠刀相加,不使胡人有反叛之機,以此穩固漠南。”

魏征雖是文臣,但說話獻策均有狠辣之風,倒是與他當年諫言李建成暗殺李世民之事如出一撤。

當然,魏征的想法還遠非個例,大唐君臣以天朝上國自居,視突厥為胡人豬狗之輩,在他們眼中縱然殺了胡人也無不可。

但李恪聽了魏征的話,臉色卻一下子難看了起來。

李世民若當真采納了魏征的意見,將突厥人儘數趕往陰山之北,那無疑是與突厥結為死敵,轉而把這些人送給更北麵的薛延陀,逼著這些突厥人帶著對大唐的仇恨北投夷男,給薛延陀增補兵員,平白為大唐再樹強敵。

此時的薛延陀新據漠北之地,尚且無力與大唐為敵,在大唐的麵前他們還是一副溫順模樣,故而朝中也少有人意識到薛延陀人即將帶來的威脅。

但李恪卻很清楚,薛延陀夷男可汗絕非善輩,他當初敢反突厥,將來便敢反大唐,若是任由薛延陀儘收突厥之人,慢慢坐大,那到時漠北的薛延陀將會成為一個比突厥更加可怕的敵人,那大唐多年來的籌謀便將化作烏有,北地再現紛爭。

唐史之上,李世民曾任用許多突厥出身的名將,顯然他並未采納魏征的意見,但這些東西誰又能一定說的準。

李恪看著大殿之中的眾人,卻遲遲無人出來反對魏征之言,李恪有些坐不住了。

若是李世民當真用了魏征之言,屆時對整個突厥都是滅頂之災,對未來的大唐北線也埋下了禍根,這個禍根又不知要用多少大唐兒郎的性命去填。

李恪雖不想開罪魏征,不想做出頭鳥,更不想過早地在這朝堂之上發聲,叫旁人注意到自己,但現在已經由不得他了。

李恪突然站了出來,對著李世民俯身拜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魏少監之言矯枉過正,恐怕不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