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以畫為餌(1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975 字 11個月前

漢王李元昌平日最有兩大喜好,一是美人,二是字畫。他每日最常去的地方也隻有兩處,一為名冠長安的擷玉樓,二為長安文人最為薈聚的采荇堂。

采荇堂和擷玉樓一樣,同處於平康坊中,隻不過平康坊中也不儘是青樓妓館,采荇堂乃是一間酒樓。

平康坊中多為文人墨客所聚之地,故而為投人所好,有人在此建了一處清雅些的酒樓,取《詩經》“參差荇菜,左右采之”之名,命采荇堂。

采荇堂不同於尋常的酒樓,采荇堂的主人也是愛好書畫之輩,故而采荇堂也非人人可進,欲進采荇堂除了本身身家不薄外,尚需幾分文采。

就在李元昌入宮向李世民表明聯姻心意的次日,長安城中已有傳聞,皇帝欲以李元昌為聯姻人選,迎娶阿史那雲。

傳聞傳的似模似樣,有鼻子有眼,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了一般,連帶著李元昌都是如此覺得。

李元昌心情正佳,又恰逢李元昌祖籍蘇州的故友蕭沅若自蘇州回京,帶來了他自蘇州淘來的東晉顧愷之所繪《鳧雁水鳥圖》,特在采荇堂設宴,邀李元昌等眾好友一同鑒賞。

蕭沅若乃蘇州絲綢巨商之後,家境豪富,此前便於李元昌較好,很有幾分交情,再加上顧愷之一畫難求,李元昌又癡迷此道,故而李元昌聞約倒也未曾多想,一口便應了下來。

“沅若兄,顧愷之的真跡何在,快取來本王看看,本王早已心癢難耐了。”次日午後,李元昌一到采荇堂中便片刻難耐,開門見山地對蕭沅若道。

蕭沅若笑道:“王爺當真是好畫之人,竟如此急迫。”

李元昌道:“本王早有所言:美人如畫,畫如每人。若有名畫而不得觀之,便如絕世佳人半掩琵琶站於本王身前,左右圍之卻不能一親芳澤,該是何等憋悶。”

蕭沅若道:“哈哈,美人如畫,畫如美人,如此率性之語恐就王爺這般率性之人方能講出。”

李元昌道:“沅若兄不必多言,彆再藏著掖著了,快些把《鳧燕水鳥圖》拿來於本王鑒賞一二。”

李元昌之言方落,屋中的旁人也按捺不住了,紛紛道:“王爺說的正是,咱們都是衝著顧愷之而來,且待我等先賞了畫,再開這席也不遲。”

蕭沅若笑道:“既是王爺開口,蕭某豈敢不從。”

蕭沅若說著,從身後取出了一方長邊窄寬的木盒,遞到了李元昌的手邊。

李元昌從蕭沅若手中接過木盒,立即迫不及待地打了開來。

李元昌打開木盒,安靜地躺在木盒中的是一卷紙色古樸的畫軸,李元昌生怕弄破了畫軸,輕輕地自木盒中將畫軸拿起,緩緩展開,竟真的如待佳人那般溫柔。

李元昌低頭看著手中的畫作,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意存筆先,畫雖儘而意未絕,正是顧愷之的手筆。

李元昌癡於書畫,乃此道高手,顧愷之的真跡此前也看過幾幅,故雖隻是幾眼,但李元昌便可斷定,他手中的這幅《鳧燕水鳥圖》必是顧愷之的真跡無疑。

顧愷之為東晉丹青大家,所著書畫原本甚多,但後經五胡亂華,南北朝之亂,顧愷之畫作多毀於戰禍,留存至今的卻沒有多少,想得一真跡著實不易,故而李元昌越看,越覺得愛不釋手。

李元昌不解地問道:“沅若兄這幅顧愷之真跡著實不錯,卻不知從何而來?”

李元昌這麼一開口,蕭沅若哪還不知道李元昌的心思,蕭沅若回道:“在下有一發小,原本家境富庶,卻因濫賭而敗光了家產,隻得變賣祖業償債,這幅畫便是自他手中購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