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所設乃陽謀,李恪不得不接,可卻又無從接起,李恪想破局,自不容易,李恪思慮許久,卻始終難覓良策。
等,似乎已經成了李恪唯一能做,他現在能夠期待的就是事情出現轉機。
而王玄策所謂的“等”自也不是毫無目的地坐等,而是他在等朝中上下,宗室內外對此事的反應。
李世民之言一出,滿朝上下不可能古井無波,而隻要有人能站了出來,哪怕怕隻是一絲波瀾,敏銳的王玄策便能覓得良機。
不過好在李恪等的時間並不算久,就在李恪正是一籌莫展的時候,王玄策想要的機會終於等到了。
李承乾奏折進宮,李世民命宗正寺擇選適齡宗親,以備聯姻人選,李恪自然坐不住了,但更坐不住的還有一人,那便是漢王李元昌。
依李承乾的本意,本是欲借此事逼李恪一把,李恪若是上書請娶阿史那雲,出鎮定襄,那便是最好,李承乾便去了一大心患,至於李元昌,李承乾再為他重新擇一良人便是,與他的皇位相比,一個女子又算得了什麼?
可若是李恪若是龜縮府中不出,那李承乾便隻能退而求其次,分化突厥之勢,折李恪一翼,順道也能惡心李恪一把。
可人算不比天算,就當李恪還等得起,沉得住氣的時候,李元昌卻先亂了。
襄王,定襄大都督,世鎮漠南,若是得到這些,便無異於是半個北地之王了,豈不比在長安城中看人眼色要好地多,更何況,還有得到那個叫他朝思暮想的阿史那雲。
一舉兩得之事他豈能不動心,就在李元昌得知李世民命宗正寺擇選適齡宗親的時候,他便坐不住了。
李元昌幾乎沒有任何的猶豫,當即入宮麵聖。
“陛下,漢王求見。”立政殿中,李世民方才批閱完今日各地呈上的奏章,正得了閒,逗著小兕子耍鬨,常塗突然入內,對李世民道。
李世民既為皇帝,又是太上皇李淵次子,但同樣喜好書畫的他對自己這個七弟卻沒有絲毫的好感。
李元昌頗有采,擅丹青,擅行書,算的是宗室中難得才子,但其為人卻很是放蕩,甚至仗著李淵的寵愛一度橫行長安坊裡,若隻是留戀青樓之所便也罷了,這倒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可他為人卻也霸道,對字畫又堪稱癡迷,但凡聞得哪戶人家有他喜好的字畫,便仗勢強購,無論旁人願賣與否。
隻為此事,李世民便時常收到監察禦史彈劾的奏章,但李世民卻也拿他沒有太好的辦法。
蓋因李元昌極得李淵寵愛,李世民若是為了幾副字畫便嚴懲李元昌,李淵勢必不滿。
如今的李世民雖貴為帝王,但也不得不慎待李淵的態度。
李淵已將皇位傳於他,若非緊要之事,他絕不願同李淵起爭執,叫旁人說出為了幾副字畫他便不容兄弟的風言風語。
李世民聽聞李元昌求見,心中雖不悅,但還是傳了進來。
“臣弟李元昌拜見陛下。”李元昌入殿,對李世民俯身拜道。
“自家兄弟,不必多禮,起身吧。”李世民抬了抬手,命李元昌起身。
李世民問道:“七郎今日不陪著太上皇,怎的得空來朕這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