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平日忙著玩樂,又刻意避著李世民,李世民鮮少在宮中見到他,故而有此一言。
李元昌回道:“臣弟欲為國效力,特來向陛下請命。”
為國效力,這四個字自李元昌口中說出,李世民差點笑出了聲來。
國之蠹蟲,損耗民力之輩也能為國效力?
李世民看著李元昌,好奇地問道:“七郎是想外放州郡,安民一方,還是想統兵出征,靖平邊線?”
李元昌聞言,頓時麵露窘迫之色,無論是治政安民,還是行軍作戰,都非李元昌所長,而且他也受不得那份罪。
李元昌隻得道:“為國效力,為君分憂當也不止武二途。”
李世民看著李元昌的模樣,似乎明白了過來,李世民的口諭剛下不久,李元昌便來此,多半也是為了此事。
李世民問道:“你指的聯姻之事?”
李元昌點頭道:“臣等所言正是此事,臣弟願為君分憂,自請為聯姻之人。”
李世民聽著李元昌的話,麵露思索之色。
阿史那雲乃頡利嫡女,如今突厥雖敗,但大唐與突厥聯姻,李世民也絕不會遣旁係子弟前往,否則這不是施恩,反倒是一種羞辱。
大唐宗室中有資格同突厥聯姻無非就是李世民亦或是李淵之子,至於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等旁係之後根本不在考慮之列。
李世民原本最為屬意的便是李恪,因為李恪曾往突厥,與突厥人頗為相熟,李恪可謂最佳人選,但若遣李恪,李世民卻又有些不願。
愛子少年時便曾為質北上,此時若再命他北上,不得還朝,父子至此天各一方,不得相見,李世民著實不忍不舍。
故而李元昌的話反倒叫李世民有些動心。
左右留著李元昌之輩在長安,仗著李淵的庇護胡作非為看著煩心,還不如將他丟到漠南,讓他自生自滅去吧。
李元昌剛入宮,正時刻盯著的李恪已經得到了消息,李恪雖不明李元昌入宮所為何事,但在這個節骨眼上進宮,李恪也不難猜出來。
李恪初一這個消息,心中一震,他沒想到李元昌的動作竟這般快,甚至不給他太多反應的時間,多少還有些驚慌,但王玄策聽了這個消息,臉上卻露出了一絲喜色。
王玄策所長,本就在縱橫之道,此前這水不夠渾,王玄策自然無從施展,可李元昌的出現卻把水給攪渾了,李恪的機會便來了。
“漢王入宮,殿下的機會來了。”王玄策一得知李元昌入宮的消息,便對李恪道。
“先生是要從李元昌下手?”李恪聽了王玄策的話,不解地問道。
王玄策道:“漢王同太子一向走的極近,臣以為此事或與李元昌脫不得乾係,李元昌便是殿下的破局之點。”
王玄策說著,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似乎已是成竹在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