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並非專程來此,不過是過路華陰,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跟楊恭仁慢慢圓轉推敲,李恪見楊恭仁嘴巴嚴地厲害,絲毫不接他的話頭,隻得自己挑明了開來。
“小狐狸已經坐不住了。”楊恭仁聽著李恪的話,心中一下子便冒出了這樣一個念頭。
楊恭仁對李恪問道:“眼下楊家事並未不妥之處,臣不知殿下之言何意?”
李恪道:“武德五年,老國公為涼州總管,奉太上皇之命統兵平定瓜州刺史賀拔威之亂,那時長孫無忌嫡親兄長,鷹揚郎將長孫恒安亦在軍中。然長孫恒安因行軍遲緩,險貽誤軍情,被老國公施以軍法,丟了大半條性命,至今還是個半殘之人,不知老國公可還記得?”
李恪今日敢帶著岑長倩和席君買兩人便來楊府,自然是下過功夫的,楊恭仁之事他早已命人徹查,了然於胸。
武德五年,太上皇李淵因楊恭仁曾於前隋任甘州刺史,熟悉西北軍情,故而以楊恭仁為涼州總管,撫慰西北。
時逢西北多亂,瓜州刺史賀拔威外結頡利,意欲獻瓜州於突厥,楊恭仁領軍攻伐,命時任鷹揚郎將的長孫恒安急行軍,領軍自側翼前往馳援。
可長孫恒安行軍不利,延誤軍機,使得大軍主力被圍,險致楊恭仁大軍潰敗,好在賀拔威犯上作亂不得人心,被楊恭仁行反間計,策反叛軍擒殺賀拔威,這才得以反敗為勝,平定西北。
可此戰雖勝,但長孫恒安大錯已成,楊恭仁於戰後依軍法嚴懲長孫恒安,杖責八十,生生把長孫恒安的兩條腿給打斷了,至此兩人結為死敵。
但此時若隻是簡單的兩人關係不和倒還好辦了,可偏偏楊恭仁乃楊氏族老,長孫恒安又為長孫無忌胞弟,兩人結仇,也就意味著楊家和長孫家結仇,動靜便就鬨得大了。
“確有此事,不過以殿下的年紀,竟還知道這些,著實不易,殿下有心了。”楊恭仁聽了李恪的話,平淡道。
武德五年,李恪年方四歲,那個時候的李恪恐怕還沒到記事的年紀,如何能知道西北邊陲之事,多半也是他千方百計打聽來的。
李恪道:“李恪對長孫大人一向‘敬重’,故而長孫家的事情,李恪多少也知道一些。”
敬重?
楊恭仁聽了李恪的話,看著李恪雖年少,卻一臉正經的模樣,心中也不禁覺得好笑。
李恪與長孫無忌不合,明裡暗裡不知相互角力了多少,可李恪當著旁人的麵,竟還能心安理得說出這樣的話,李恪的心術如何且先不說,光是這副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已經很有幾分功底了。
其實對於長孫恒安之事,楊恭仁又何嘗不覺得懊惱。
當初楊恭仁在懲處長孫恒安之時,李建成尚在,李世民還隻是大唐秦王,長孫無忌不過是從五品的刑部郎中,當時已經貴為侍中,當朝宰輔的楊恭仁又豈會將長孫恒安,甚至是長孫無忌看在眼中,畢竟誰能想到,在短短五年之後,李世民便將成為大唐皇帝,而長孫無忌亦將名冠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