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637 字 10個月前

袁承範治河多年,不愧是水道能吏,短短數語,便將事情主次厘了清楚。

李恪不善政務,雖覺得有理,但李恪聽著袁承範的話,還是對身旁的馬周問道:“袁從事之言,賓王以為如何?”

馬周想了想,對李恪道:“袁從事之言主次分明,聞之甚善,若是能依言而行,水患可定。”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道:“如此便好,袁從事,你回衙後速去將你之言草擬臣冊,上稟於本王,本王即刻命人草擬布告,傳於江淮各處州郡,命各州郡堂官依令行事。”

“諾,臣回衙後即刻梳理。”袁承範得令,當即應了下來。

李恪同袁承範在此一應一答,坐在李恪下手的揚州刺史賀休卻皺眉道:“啟稟殿下,治河之事向來都是工部之職,若是殿下貿然下令至各州縣,恐怕不妥啊。”

李恪官拜淮南道黜陟大使,所謂淮南道黜陟大使,察善惡、舉大綱,薦舉官員升遷貶謫,清肅地方吏治,督官卻不治民,並非軍政之官。李恪治水,越過職責所在的工部,直接給各地州縣官員下令卻有不妥,恐有越職之嫌。

不過李恪聽了賀休的話,心中倒也並無不滿,此事確在李恪職權之外,賀休提醒李恪也並無不妥。

然李恪不同於尋常巡監地方的黜陟使,他為大唐皇子,他見看如此情狀,絕無袖手旁觀的道理和餘地,否則他回了京也無從向李世民交代。

李恪道:“水情不等人,事態緊急,來不及往京中稟奏了,尚書省和工部那邊自有本王去知會,你們隻需照辦便是,千萬不得怠慢。”

“殿下有命,我等豈敢不從。”李恪既已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自是不容旁人回絕了,李恪話音剛落,殿中眾人便紛紛應了下來。

李恪見得眾人應下,看著袁承範,又對袁承範道:“袁從事,淮南之地乃我大唐糧倉,緊要非常,出不得半點岔子。今日淮河水患若能安然得解,本王便當上表父皇,保舉你為工部水部郎中,千萬莫叫本王失望。”

袁承範聽了李恪的話,心中猛地一陣激動。

袁承範非是世家子弟,在官場上又無甚人脈,他在揚州蹉跎十載,從無升遷的機會,他自己原也以為此生便是如此了,可李恪的出現卻又給了他新的希望。

水部郎中,朝中正五品之職,比起他這個八品不入流的水曹從事高上太多了。

這話若是自旁人口中說出,袁承範興許難信,但李恪乃皇帝愛子,要保舉一個五品官又豈是難事。

袁承範當即道:“殿下放心,臣願為殿下效死。”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