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殿中眾人,看著李世民臉色陡變時,便知李世民手中的奏報必不同尋常,一來若非要事,奏報萬不可能在朝會之時呈遞到李世民的手中,二來李世民久經風雨,若非大事,也不會臉色突變。
就在眾人被這眼前的變化驚地麵麵相覷,甚至不知該不該接著說話的時候,片刻之後,李世民終於開口了。
“恪兒在盱眙治水之時為歹人所趁,已被劫走了。”李世民揚了揚手中的奏報,怒目圓瞪,對殿中的眾臣道。
“轟隆”
朝中眾人聞言,先是腦袋一懵,接著大殿中一片嘩然。
當朝皇子,位次僅次於太子的楚親王,手掌禦賜禦賜節鉞,奉天巡狩東南的揚州大都督李恪居然在淮南被歹人擄走了,這貿然一聽,誰能不驚?
以李恪的身量,遇到了這般事情,著實怪異地很,叫人匪夷所思。
“陛下,此事卻不知是何人所為?”待大殿中稍稍安靜了片刻後,時任百官之首的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問道。
李世民把手中的奏報遞給身旁的近侍常塗,接著再由常塗轉遞到了房玄齡的手中。
李世民對房玄齡也是對朝中群臣道:“你們也都看看吧,淮南水災,百姓離亂,恪兒憐百姓之苦,調麾下衛率前往鎮撫,不料竟在巡水途中為蕭銑餘孽所趁,勾結盱眙縣令林遠圖,暗襲擄了去。”
因得此事實在是太過怪異,朝中眾臣聞得李世民之言,無一不是麵露驚詫之色,瞠目結舌,更有甚者,已經有人在心中揣度,猜測此封奏本的真偽。
畢竟眼下裡李恪身處不利,正遭群臣彈劾,這場劫持未嘗不是李恪自己排下的苦肉計,為的就是躲過此劫。
不過眾人隨即想想,卻又覺得不對,李恪被擒,事涉盱眙縣衙,楚王府衛率亦可為證,李恪就算嚴令再死,也會有人鬆地了口,到了那時,豈非就暴露了自己的意圖得不償失了嗎?李恪縱然再蠢、再急,也不該去撒這個一戳就破的慌吧。
大唐朝風寬鬆,君臣也都大多相熟,沒有那般多的死板規矩,常塗把奏本交到了房玄齡的手中,朝中與房玄齡交好,官階稍高些的臣子已經湊了上來,看著房玄齡手中的奏報。
李恪被擄真假與否,隻需遣重臣前往一查便知,這一點群臣知道,李世民更清楚,這一點李世民倒不曾質疑。
群臣所思各不相同,不過無論旁人所想如何,至少身為人父的李世民已經沒有心思再去計較那些虛無縹緲的楚王謀逆之說了,現在他最為關心的是李恪和淮南的安危,這從李世民口中那聲脫口而出的“恪兒”便可知曉。
李世民若當真質疑李恪有謀反之心,絕不會叫的這般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