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乾係重大,眾卿以為何人可為?”
李世民話音剛落,大殿之中的眾人心中便都有了自己的心思。
而褚亮頗有急智,他既然當眾提及遣大臣南下鎮撫淮南,他的心裡自是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他屬意的人選正是身兼太子左庶子的於誌寧。
於誌寧為天策府舊人,從龍功臣,早在大業末年,便追隨李世民,於其後效力,論資曆已是足夠。
更何況,於誌寧的太子左庶子一職隻是並兼,他的本官乃是中書侍郎,位在宰輔之列,由他來提調淮南並無不妥。
隻是於誌寧乃太子左庶子,算是太子業師,結結實實的太子黨,若是由他南下,主持淮南諸務,要害了李恪自有各種法子,到時李恪焉有性命。
不過就在褚亮正欲要旁人舉薦於誌寧,促成此事的時候,一旁早就等候許久的岑文本已經當先出列。
“啟稟陛下,臣舉蔡國公前往,蔡國公威望深重,又熟稔軍民政務,當可勝任。”岑文本出列,對上坐著的李世民道。
蔡國公這個名字雖有一段時間未出現在了朝堂之上,但就在這朝堂上,卻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有半分的遺忘。岑文本之言一出,大殿中的眾人先是微微一愣,接著細細一想,便即刻明白了過來。
彆的不說,這滿朝文武上下,還真沒有比蔡國公杜如晦更加合適的人選了。
在天策府時,杜如晦便是李世民的心腹智囊,與房玄齡共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與李世民的關係比起於誌寧又要親近上許多,至於才乾,杜如晦曾力壓百官,拜為尚書右仆射,房謀杜斷之說亦非虛名,杜如晦的才乾自然不俗。
更重要的是李恪曾親自前往終南山,請神醫孫思邈為杜如晦診病,於杜如晦有救命之恩,杜如晦若是南下,自然更儘心力。
李世民聽了岑文本的話,也不自覺讚同地點了點頭,畢竟李世民太清楚杜如晦之能了,李世民對他自己的心腹,還是頗有信心的。
不過李世民想了想,卻又有些顧慮,於是對與杜如晦走的最近的房玄齡問道:“玄齡可知克明身子休養地如何,可能遠行?”
房玄齡聽得李世民發問,出列回道:“啟稟陛下,克明這一年多來在府中賦閒休養,身子已經養好了大半,當無大礙,隻是克明近來一直同臣提及他眼下太過閒暇,在府中也悶地很,早欲出府為陛下效力。以克明眼下的身子,若是仔細些,遠行當無大礙。”
李世民讚同道:“如此便好,克明朕是知道的,向來都是閒不住的性子,如今叫他在府中賦閒近兩載,倒也是難為他了。既他也欲出府從事,那這南下鎮撫淮南之事便交由克明了。”
以杜如晦為使,南下鎮撫淮南,李世民之言一落,岑文本的心便定下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