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挺聞言,俯身應道:“陛下所言極是,倒是臣小題大做了。”
李恪所為縱有不妥,但逾矩不大,本就在情理之中,朝中將帥,曾如此行事的也不在少數,韋挺久經朝堂,他自然清楚,想要憑借此事便將李恪扳倒,無異於天方夜譚,故而韋挺也並未堅持。
不過韋挺身為禦史大夫,既然將此事提了出來,又怎會是無的放矢,韋挺呈上的洪範奏本不過隻是個引子而已。
韋挺方才退下,兵部郎中秦昆便當即出列,對李世民拜道:“啟稟陛下,臣以為禦史台所奏之事雖有小題大做之嫌,但也非全無道理。”
李世民倒是沒想到兵部會有人突然站出來,問道:“秦郎中何出此言?”
秦昆回道:“回陛下的話,楚王殿下先斬後奏,擅自出兵北伐在前,私調定襄城兩萬突厥輕騎,涉漠南軍務在後,更有甚者,北伐近月,五萬大軍空懸關外,糧草所耗甚巨,竟也無半分消息傳回,致我大唐兒郎性命與陛下信重於不顧,確有不妥。”
李世民聽著秦昆的話眉頭在不經意間微微皺了起來。
當初李恪拜並州大都督,因是自揚州大都督任上平調,故而未經廷議,更未知會兵部,直接聖旨走的省台,確有些忽略了兵部職權的意思。
一個秦昆李世民倒是不甚在意,李世民在意的是兵部尚書長孫無忌的意思,秦昆所為,若是長孫無忌所指,那便有些麻煩了。
李世民想著,轉頭望向了長孫無忌,卻發現長孫無忌正雙目半闔,老神在在地立於一旁,遊離天外,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顯然此事同他並無乾係,秦昆所言也不是長孫無忌的意思。
李世民道:“楚王所為,雖有不妥之處,但大敵在前,楚王也是臨陣奪機,情有可原,秦郎中所言,是否有些苛責了。”
秦昆道:“陛下,此事事關我大唐北境安危,數萬將士性命,豈容輕慢。”
李世民問道:“那秦郎中的意思是?”
秦昆回道:“回陛下的話,臣以為楚王雖曾在揚州統軍,但揚州不比河東,楚王初經邊戰,難免有經驗不到之處,恐非良將,臣以為並州大都督人選當另擇宿將,以免北境生亂啊。”
李恪奉旨經略北地,但他初到河東便擅調阿史那思摩的突厥胡騎,確是失了考慮,秦昆身為兵部郎中,此事正在秦昆管轄之內,秦昆稟奏此事也並無不妥,起初李世民也並無不悅,但隨著秦昆此言一出,李世民隱隱有些動了怒氣。
李恪乃李世民愛子,諸子之中又以李恪最賢,風評最佳,秦昆直言李恪經驗不足,非是良將,李世民心裡能舒坦才是怪事。
李世民不悅道:“你是兵部郎中,也當知軍事,臨陣換帥乃是兵家大忌,豈能不知,更何況楚王文武雙全,精熟兵法,又豈是不知兵之人,此事容後再議。”
看著李世民的模樣,顯然是動了怒意,但大唐朝局開明,李世民又甚少因言罪人,有魏征之例在前,秦昆倒也不懼,更何況李恪還確是有過在前。
秦昆道:“陛下聖明,又豈不聞趙括故事?楚王雖年少從軍,精熟兵法,但臨陣應戰卻有不足,長此下去,恐蹈長平覆轍,還望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