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文水縣(1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4029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庶子奪唐最新章節!

李淵下葬的進度比李恪想的要慢上許多,李淵的獻陵參照漢光武帝劉秀的陵寢規格營造,雖然在李淵身前便已經親自下旨始建,但因長安民力大多被調來修建了供上皇居住的大明宮,故而修建陵寢民力有限,直到李淵駕崩,也未能完工。

不過說來也是無奈,李世民為李淵營建的寢宮大明宮還未建成,李淵便駕鶴西去了,轉而將修建寢宮的工匠轉到了修建陵寢之中,進度便快了許多,次年出了正月,便就落成了。

貞觀九年春,李淵終於入土為安,而河北邊州緊要之地不可無帥,李恪便也啟程往河東而去了。

李恪年前南下之時便是輕車簡從,故而此次北上也不曾大張旗鼓,比起來京之時也不過多帶了些女眷和金銀細軟之類。

因為李恪此行楚王妃武媚娘也一並隨行,故而李恪也帶了府中女眷沿路照料,行程自然比李恪獨行慢了許多,整整行了八日才抵太原。

二月初,太原,文水縣。

文水縣地處太原西南向,背倚呂梁山,麵臨汾水,與李恪大都督府所在的晉陽縣隔河相望,也算是晉陽城的西南屏障,位置險要。

不過文水縣對於李恪而言,卻不止是一個屏障那般簡單,因為文水縣還是楚王妃媚娘的故裡。

“三郎,此處相距晉陽還有多遠?”文水縣城外,李恪策馬而行,身旁的馬車中突然探出了武媚娘的腦袋,對李恪問道。

李恪看著不遠處的文水縣城,想了想,對武媚娘回道:“不足百裡了,再加快些步子,今晚入夜前便可到晉陽城。”

時才正午,又逢春時,氣候涼爽,正宜趕路,隻消快馬加鞭,大半日趕上百十裡路也不是難事。

不過武媚娘到了此地既突然開口問了李恪,自然有她的心思,武媚娘對李恪道:“左右到了晉陽也是晚間了,何必如此趕路,不如咱們就在文水待一夜,待到明日再早起趕路,可好?”

正所謂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此話於男如此,於女也同樣如此,武家出身商戶,卻能走到今日這一步,已遠不止是富貴了,若能衣錦還鄉自然也是心中所願,武媚娘過路文水,若是不能往縣中一行,實在是可惜了。

李恪知道武媚娘的小心思,笑了笑,也應道:“如此也好,連日趕路,我也累了,左右邊線還無戰事,你我且先在文水過夜,明日再往晉陽,也不急在這一日兩日的。”

武媚娘笑道:“多謝三郎體諒,媚娘時隔九載,也算是再回故裡了。”

李恪聞言,問道:“哦?王妃已經九載未曾還鄉了嗎?”

武媚娘回道:“媚娘生於長安,阿爹又常年在外為官,無暇還鄉,上次媚娘還鄉還是在武德九年的冬天呢。”

李恪聽著武媚娘的話,也明白了過來,武德九年下旬,李世民謀玄武門之變,奪大唐帝位,時武士彠為李淵心腹,正於揚州任大都督府長史,代掌揚州大都督李孝恭職權。

彼時武士彠坐鎮東南,位高權重,又是李淵心腹,李世民擔心東南生變,故而將武士彠召回了長安,準武士彠還鄉休養了近半載,待李世民坐穩了皇位,又確保武士彠絕無異心之後才又啟用,調武士彠為豫州都督,武媚娘還鄉恐怕就是那一年。

李恪點了點頭,對身旁的王玄策問道:“先生可知這文水縣令是誰?可是裴仁師?”

李恪乃並州大都督,隻掌軍府,不問州縣政務,而整個河東下轄州縣甚多,李恪自然記得不甚真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