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和親之議(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4422 字 10個月前

李承乾看著李世民思索了半晌,並未說話,心中也有些擔憂,問道:“父皇似有不決,可是兒臣說的不妥?”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的模樣,也擔心自己若是如實說了,恐怕李承乾會有心結,李承乾身為大唐太子,若是因為此事而有了心結的話,得不償失。

李世民這才笑道:“我兒所言並無不妥,此事待藥師回京後便可拿到政事堂中商議,到時你也去一趟,若是諸位宰相並無異議,便就依你的意思定了吧。”

“諾。”李承乾拱手應了下來。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捷報,對李承乾道:“吐穀渾之事已定,剩下的便該是河東了,”

李承乾聞言,臉上雖不動聲色,但心裡卻不禁擔憂了起來,隻因李世民對北伐薛延陀之事看的太重了。

正如此前昆穀所言那般,此番大唐北伐之戰,是李恪積累功績的關鍵一戰,這一站李恪若勝,便可得滅國之功,到了那時,李恪勢必聲望大振,他的太子之位恐怕就越不安穩。

可以如今的漠北局勢來看,夷男和大度設兩相殘殺,薛延陀國力早已不比當年,若當真李恪北伐,單以薛延陀而論,絕非李恪的對手。

李承乾對李世民問道:“聽父皇所言,父皇可是在擔憂河東和薛延陀?”

李世民搖了搖頭回道:“倒也談不上擔心,河東有你三弟坐鎮,又有李績、張公瑾、蘇定方等一眾宿將從旁相助,河東自然是穩如泰山的,為父隻是在想著來日大唐北伐之戰。”

“果然如此。”聽得李世民的話,李承乾在心中暗自歎道。

李承乾知道李世民對李恪北伐一戰寄望甚重,可越是如此,李承乾便越不希望李恪北伐大勝,危及自己的儲位。

李承臉上乾故作難色,對李世民道:“薛延陀一戰,確實緊要,但兒臣有一話,卻不知當不當講。”

李世民笑道:“你我至親父子,有什麼當不當講的,隻管說來便是。”

李承乾道:“我大唐西征,雖然大勝,但近年來我大唐外戰過頻,國負太重。再加之前歲和去歲豐糧之地又連遭水澇,入倉之糧不足,百姓深受其苦,朝中百官對此亦頗多微詞啊。”

李世民眉頭微皺,對李承乾問道:“你也如魏征、孔穎達那般不主張北伐薛延陀之事?”

當初李世民轉任李恪為並州大都督時就是未經廷議,此後朝中百官也多有拿此事進諫李世民,請李世民收回成命的,但好在李恪初到河東,便建大功,這才堵住了百官的嘴,但就北伐之事而言,朝中的阻力卻一直不小。

李承乾回道:“大唐兵威雖盛,百戰而無不利,然薛延陀地處漠北之遙,距關中更是數千裡,更無沃土良田,縱得之,也難固守,於我大唐而言不過雞肋罷了。而且薛延陀兵容強盛,非吐穀渾可比,若要動之,恐怕牽連過重,縱是勝了,也恐損傷父皇英明。”

李承乾說著,頓了頓,最後又補充了一句:“兒臣雖不通軍事,但對國政略知一二,兒臣以為北事不當以攻伐為重,最緊要的是要使薛延陀懼我大唐強盛,從我大唐之命,才是緊要。”

李承乾所言確也是實情,當年大唐北伐突厥大勝,但因大漠氣候不宜,更難事農耕,故而棄之不用,漠南予了突厥,漠北則予了薛延陀。

如今薛延陀不安,李世民又動了北伐薛延陀的心思,可縱是將來大唐大軍北上,平定了薛延陀,又能如何,大唐多半也不會據守漠北,還是要將薛延陀之地委手旁人。

李世民聽著李承乾的話,也想起了什麼,問道:“前幾日薛延陀使節來京,言語中提及和親之事,我兒對此事怎麼看?”

李承乾此前講了這般多,等的就是李世民這句,李承乾當即回道:“父皇當年北伐突厥,不過得北境五載太平,而若是準薛延陀和親之議,至少可保北地二十載安寧,兒臣以為此議可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