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庶子奪唐最新章節!
自打貞觀八年春,段誌玄掛帥西征吐穀渾,擊退來敵伏允後,貞觀八年秋後,吐穀渾賊心不死,再遣大軍叩邊,襲擾涼州。
李世民聞詢大怒,遣老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掛帥出征,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李道宗為鄯善道行軍總管、李大亮為且末道行軍總管、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六路其出,欲一舉而定吐穀渾。
貞觀九年七月,唐軍先後於曼都山、赤水源、烏海、星宿川等地大勝,最後決戰於柏海。是役,唐軍大勝,逼死吐穀渾王伏允,俘虜其子伏順,收吐穀渾雜畜二十餘萬,西征大勝。
長安城,太極宮,甘露殿。
李靖的西征捷報剛送到長安,李世民正拿著手中的捷報看著,臉上滿是笑意,就在此時,太子李承乾奉旨進殿。
“兒臣拜見父皇。”李承乾站在殿中,看著殿上坐著的,心情頗佳的李世民,俯身拜道。
李世民聽得李承乾的聲音,放下了手中的捷報,對李承乾笑道:“我兒來了,快坐。”
“謝父皇。”李承乾道了聲謝,在李世民下手的位子上坐下。
“不知父皇傳兒臣來此所為何事?”李承乾看著李世民,問道。
李世民揚了揚手中的捷報,對李承乾道:“藥師西征大勝,不日凱旋還京,你身為太子,朕想讓你親自出城一趟,迎接凱旋大軍。”
李承乾聽聞西征大勝,臉上也露出了喜色,問道:“可是吐穀渾軍大敗了?”
李世民笑道:“吐穀渾何止大敗,柏海一戰,我大唐大勝,吐穀渾王伏允自縊,伏允之子伏順被生擒,餘者皆降,此戰之後,吐穀渾便算是亡了,我大唐西北去一勁敵矣。”
得知吐穀渾亡國,不知怎的,李承乾心裡竟也多了幾分暢快,許也是同李承乾的這條斷腿有關。
當初若非吐穀渾獻上的那匹野性未馴的青海驄,李承乾這條腿也不會斷。
李承乾道:“伏允以吐穀渾一撮爾小國也敢同我大唐相爭,無異於自尋死路,自打伏允率眾西叩涼州之時,他身死國亡便已是定局了。”
李世民對李承乾問道:“吐穀渾已敗,餘眾皆被擒拿,我兒以為該當如何處置吐穀渾餘眾?”
李承乾想了想,回道:“伏允桀驁,自尋死路,萬死不枉,但吐穀渾百姓無辜,不當受伏允牽連。”
李世民問道:“我兒的意思是?”
李承乾回道:“兒臣以為我大唐可於吐穀渾青海故地,置屬國,以伏順為郡王,吐穀渾可汗,轄製部眾,留守於青海。既可為我大唐西北屏藩,護庇西北,也可彰我大唐仁德,叫天下歸服。”
李世民聽得李承乾的話,思索了片刻,緩緩地點了點頭,嘴上卻未置可否。
李承乾所言確實穩妥,也是常法,叫人挑不出太多的毛病來,隻是這法子雖然彰顯所謂仁義,但卻太過保守了些。在吐穀渾故地置屬國,雖然可保西北半壁,但也將大唐的半個西北鎖死了,再難擴土。
李世民知道,李承乾會如此考慮,多半也是東宮中的那些師父教他的。修仁德,而輕武略,既是師教,也是李承乾的性子使然。
李世民也知道,今日若是他問的人是李恪,恐怕李恪給的就不是這個答案了,李恪定會建議李世民取吐穀渾故地,設都督府,節製吐穀渾部眾,如此一來,退則可守,保有青海,進則可攻,爭鋒西域。這興許才是李世民最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