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問道:“母後是太子生母,為何會同兒臣講這些。”
長孫皇後乃太子李承乾生母,自然是和李承乾站在一處的,她說這句話豈不是和她的立場矛盾了嗎?
長孫皇後道:“太子叫我失望已極,恐難成大器。將他他若登基,於大唐則是災難,若是他不能登基,於他自己則是災難,我說的沒錯吧。”
李承乾雖年不過十九,但卻已有昏庸之相,將來他若為帝,恐怕又是一個隋煬帝,那對大唐而言自然是災禍。可他若不為帝,又難得好的下場,畢竟自太子之位上退下的,又有幾個是能得善終的。
李恪道:“太子年輕氣盛,行事常有不妥,這倒也是朝野內外共知的。”
長孫皇後道:“正因如此,所以我想給你一個機會,正如陛下所言,你英果擅斷,文武雙全,將來你若有機會為帝,是你自己的幸事,或許也是大唐的幸事。”
李恪道:“母後說的簡單了,嫡庶之分乃天壤之彆,想要跨過這道坎談何容易。”
長孫皇後道:“若是以往自然不行,但現在卻可以,我大限將至,我可立下遺願,隻言我對你甚是疼愛,欲交托以身後之事,請陛下和宗正寺賜你我母子身份,予你嫡子之稱,名正言順地為我守殯出喪。”
長孫皇後最得李世民寵愛,朝中百官更是廣受恩德,若是長孫皇後瀕死前開口,要收李恪為嫡子,無論是李世民還是百官都不會明著反對,此事成功的機會極大,甚至可以說是十拿九穩。
這是李恪絕無僅有的機會的,千載難逢,李恪聞言,怎能不動心。
長孫皇後看著李恪似有所動,於是接著道:“日後你與貴妃的關係不變,還是親母子,隻是多了一個嫡子的身份,如何?”
對於長孫皇後的話,李恪不動心是不可能的,但李恪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畢竟他現在麵對的可不是旁人,而是心思靈巧,平衡朝堂內外宛如舉手般容易的長孫皇後,她的心思和手段豈是尋常。
李恪直截了當地問道:“代價呢?母後貿然施恩,兒臣不敢輕受,母後還是將話言儘地好。”
長孫皇後道:“太子不成器,難當大任;魏王外熱內冷,生性薄涼;晉王年幼,尚是孺子;長樂、晉陽幾人又都是女流,多有不便。我擔心我故去之後,諸子諸女難保性命,我要你承諾,若你將來能夠登基,你要對他們手下留情,不得傷了他們的性命。”
李恪聞言,一下子愣住了,他沒想到長孫皇後同他說這些話,竟是為了這個。
長孫皇後為大唐,為李世民,為諸子操了一輩子心,哪怕到了最後油儘燈枯的時候,也還在考慮著自己幾個孩子的安危。
李恪道:“母後舐犢情深,兒臣深感腑內。”
長孫皇後拉過李恪的手道:“你的手段和城府我是清楚的,太子和魏王不是你的對手,晉王年幼更不必提。這江山,這皇位都可以給你,但你一定要保證留我幾個孩子的性命。”
李恪看著眼前的長孫皇後,心裡不禁有些淒然,母儀天下,名傳青史的長孫皇後,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與尋常的母親也毫無半點差異,心裡所係的也都是子女的平安而已。
李恪看著長孫皇後虛弱的模樣,既是心中不忍,也是禁不住長孫皇後承諾的誘惑,李恪開口道:“好,我答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