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吐蕃之論(2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711 字 10個月前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李恪問道:“虎頭你也不曾上過高原,又是如何聽聞此事的?”

李恪回道:“當初兒臣在平康坊時曾結識過一個西域胡商,此人四處跑些買賣,也曾去過吐蕃,是他同我提及。此事訝異非常,故雖時過數載,但兒臣仍記憶猶新。”

李恪所言自然是敷衍之語,各中真實緣由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而平康坊又是人員混雜之地,李恪在這裡遇見誰,聽見什麼也都不奇怪。

李世民道:“若如此說來,恐怕這吐蕃一時間還攻不得了,隻恨他如此猖獗,朕卻奈何不得他。”

李恪想了想道:“雖不能動吐蕃,但倒也並無節製他的法子,若隻吐蕃一地,實難為我大唐重患,怕隻怕吐蕃勾結西域諸國,一同為亂,才是難事。”

李世民聽得李恪的話,頓時也明白了李恪的意思,李世民問道:“虎頭所言可是高昌國?”

李恪道:“正是高昌,高昌與吐蕃狼狽為奸,此番吐蕃南下,高昌國亦乘機入寇吐穀渾,亂我大唐西境,為吐蕃助長聲勢,高昌國麴文泰狼子野心,幾番與我大唐為敵,阻攔東西絲綢之路,據為己有,兒臣以為若我大唐有意拓展西域,高昌不宜久留。”

高昌在涼州敦煌之西,有二十一城,古謂之高昌壁,高昌據於東西要道,乃關中出西域,西域入長安的必經之路,故而高昌富庶非常。

也正因高昌之富庶,勝兵萬人,又遠離長安,覺得大唐兵鋒奈何不得他,故而高昌國王鞠文泰這才有膽子打絲綢之路的主意,想要據為己有。

不過絲綢之路雖然緊要,但畢竟價值隻在經濟,還沒有上升到大唐最引人注目的軍事層麵,並非一時可斷王朝興衰的生死命脈,以往唐廷也不急於這一時半刻去拔出高昌這顆釘子。

但今日卻不同了,鞠文泰竟然盯上了吐穀渾,也乘著吐蕃南下之機洗劫吐穀渾,占其地,奪其牛羊,這便一下子觸及了唐廷的根本利益。

畢竟自打李靖西征,吐穀渾降唐後,吐穀渾便是大唐臣屬,高昌攻吐穀渾便是在攻大唐,唐廷豈能忍讓。

李世民拍了拍李恪的肩膀,笑道:“虎頭久在河東,想不到對西域之事竟也有這般深的見解,方才朕在殿中所言的‘名帥’二字你也當得,不過你這話此前倒也有人同朕說起過,你還不是第一個。”

李恪好奇地問道:“不知是哪位將軍,竟與兒臣所見相同?”

李世民回道:“是右衛大將軍侯君集,侯君集曾為藥師副帥,隨藥師西征吐穀渾,故而對高昌早有了解,今早高昌隨吐蕃之後,侵擾吐穀渾之事才傳回京中,他便來見過朕,請掛帥西征高昌。”

李恪問道:“不知父皇是何想法?”

李世民道:“侯君集不及虎頭,他本沒能說動朕,朕原想先定吐蕃,再平高昌,但今日聽得虎頭之言,朕決定采納你和侯君集的意見,先定高昌,震懾吐蕃。”

李世民說著,又對李恪問道:“侯君集請掛帥西征,你以為可否?”

李恪不假思索地回道:“陳國公曾隨藥師公出征吐穀渾,想必對西域之事也多有了解,當可掛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