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百官為難(1 / 2)

庶子奪唐 江謹言 3668 字 9個月前

臣子謀反,自是必死之罪,趙節、賀蘭楚石、李安儼等一眾都必死無疑,就是竄往了終南山的侯君集也同樣難逃法網,可就在處置李承乾時,李世民卻犯了難。

凡皇子掛上了造反的名頭,大多是要處死,身首異處的,諸如漢武帝太子劉據、晉惠帝太子司馬遹等俱是如此,謀反逼宮者死,這本就是千古定律,更何況皇子謀反更是不忠不孝之行,惡勝百倍。

李世民盛怒之時一度也曾想過要取李承乾的性命,可當他慢慢地冷靜了下來後,他又不舍了。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青梅竹馬,琴瑟和諧,感情甚篤,長孫皇後亡故後統共不過給他留下了三子五女,晉王、晉陽公主、衡山公主、豫章公主又都還年幼,他又怎忍心再殺了長孫皇後留給他的長子愛兒呢?

次日大朝,兩儀殿中。

三省宰相,諸王,六部要員,並各寺寺卿,各衛大將軍等朝中要員俱在殿中,隻是他們所商討的事情已經從廢黜太子之位變作了要不要留下李承乾的性命,當就在這些人當中,卻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的身影。

在所有人當中,除了皇帝李世民之外,還有一個人對於留否李承乾的性命有著極大的發言權,那個人便是李恪。

這既是因如今李恪在朝中聲望正隆,大有取代李承乾入主東宮的趨勢,也更是因為李恪親自目睹了東宮的那場逼宮,還為救駕受了傷,但就是李恪如此重要的一個人,卻偏偏缺席了今日的朝會。

“啟稟陛下,百官皆至,唯楚王過時未到。”朝會伊始,糾察朝儀的殿中侍禦史簡肖看著武將一排最前列空著的位置,對李世民道。

李世民聞言,對禮部侍郎長孫衝問道:“子敬,楚王朝會未至,早前可曾告假?”

禮部執掌朝會事宜,長孫衝身為禮部侍郎,此事自然在他轄下,長孫衝如實回道:“楚王並未告假,但臣聽聞楚王昨日受了傷,想來是身體不適,故而未至。”

朝會乃是大事,李恪不告假而不至是為朝中大忌,長孫衝出自李恪門下,長孫衝看著李恪缺席自然也想著為李恪辯解一二,故有此言。

長孫衝之意李世民也清楚,但李世民又何曾有過責怪李恪的意思,在李世民想來,李恪行伍出身,手掌上的些許皮肉傷他必是不看在眼裡的,缺席朝會自然也不會是因此,李恪此次朝會不至多半是因為知道此次朝會的目的,不願看著李承乾遭難,自己卻又無能為力吧。

李世民也順著長孫衝的話道:“此事無妨,昨日楚王為了護駕受傷,這事朕是清楚的,今日他既不便來,便讓他在府中歇著吧,昨日卻是難了他了。”

殿中侍禦史簡肖也看出了李世民明擺著要包庇李恪的意思,但職責所在,還是問道:“那楚王缺了朝會之事不知該當如何處置?”

李世民擺了擺手道:“情有可原,但下不為例。”

“諾。”簡肖聞言,當場應了下來,便如往常一般退回了臣班之中,

今日朝會所議之事為何,朝中大臣人儘知曉,但就在簡肖退回臣班後,偌大的兩儀殿竟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沒有人當先開口。

李世民憐子誰都知道,為了諸子李世民沒少和大臣們發過脾氣,而且李世民尤為疼愛嫡長子李承乾,今日誰又敢先開這個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