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李世民的反應也已然如此,所謂旁人不懂天家父子之情,這話不過是說給朝中百官聽的,話裡話外都暗示李世民和李恪都想要保住李承乾的性命。
李世民是皇帝,而李世民當著眾人的麵又表露出了欲立李恪為太子的意思,李世民要保李承乾的性命,李恪也要保李承乾的性命,大唐現在和將來的皇帝都要保李承乾的性命,誰還敢殺他?
李世民扶起了李恪,轉過頭來,對身後的眾臣問道:“朕欲從楚王之議,保逆子李承乾性命,廢太子之位,貶為庶人,逐出長安,流放黔州,眾卿以為可否。”
就李承乾謀反之事,朝中所持意見最大的便是和李恪、和李泰交好的官員,如今李恪已經開口保了李承乾性命,李泰也不會反駁,李承乾的性命便算是保住了。
“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儘天年,即為善矣。”通事舍來濟見狀,最先上前,對李世民道。
其實眼下事已至此,李承乾殺與不殺都已經無礙大局,又有了來濟開口,中書侍郎岑文本也出列道:“來舍人之言頗善,臣附議。”
如果說方才李恪當著群臣之麵,為李承乾求情,興許還有刻意為之,邀買人心之嫌,但隨著楚王業師、中書侍郎岑文本開口,那楚王一脈臣子要保李承乾的意思便越發地篤定了。
太子已然衰敗,楚王之興勢不可擋,誰又會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和李恪,和李世民作對?
岑文本之言一出,以房玄齡、杜如晦為首的百官也紛紛附和,願留太子一命。
“門下:肇有皇王,司牧黎庶,鹹立上嗣,以守宗祧,固本忘其私愛,繼世存乎公道。是知儲副之寄,社稷係以安危;廢立之規,鼎命由其輕重...承乾宜廢為庶人。朕受命上帝,為人父母,凡在蒼生,皆存撫育,況乎塚嗣,寧不鍾心。一旦至此,深增慚歎。”
一封由李世民親草的《廢皇太子承乾為庶人詔》自門下省發出,遍傳天下,太子李承乾被貶為庶人,除去太子之位,流放黔州去了。
黔州,故名黔安郡,西臨川蜀,東接桂鄂,也算是偏遠貧瘠之地,用以流放倒也說得過去。不過黔州雖是貧瘠,但卻不蠻荒,比起瘴氣遍布的嶺南和飛沙走石的西北,黔州也算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了,留著李承乾在此思過倒也妥當,也顯地李世民憐子。
隨著廢黜李承乾的詔書達下,也就意味著在儲君之爭中原本守擂的太子李承乾已然出局,這對於其他皇子而言本該是好事,可魏王李泰卻高興不起來。
此事若是放在一年多前,李恪滅國之功未建,長孫皇後尚在,李恪也還不是嫡子的時候,李泰自然是萬分欣喜的,但現在這個消息對於李泰來說卻太遲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