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五萬留守穎昌城,其餘的二十萬,已經駐紮在上豐城,臣回京之前,已經命令他們一邊加固城牆,一邊加強訓練,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
“戰事如此膠著,趙獨的部隊為何遲遲不到?”
“回陛下,在高傑的大軍渡江之前,臣與他約好,前後夾攻高傑;高傑渡江之後,臣見已經失去夾攻的意義,便隨機應變,調整計劃,讓他轉攻高傑的老巢,斷了高傑的後路。但據探子所報,他的大軍一直駐守在屬地,並沒有配合臣的行軍計劃。”
皇帝聽了,臉色一寒,怒罵道:“大膽趙獨,竟敢違抗軍令!”然後又叱道:“既然趙獨不聽命令,為何不早報?”
“回陛下,臣不想影響軍心,所以沒有及時回報。”
皇帝咬牙切齒的:“反了,反了,傳旨下去,斬了趙獨,趙氏一族,男丁殺絕,女人皆發為官奴。”
幾大藩王,除了獨孤燕之外,鎮海王董時宗對這次的兵亂也沒那麼積極,不但沒有親自來勤皇,而且隻派了五萬兵馬來援,皇帝的心裡本來就有氣,現在聽到趙獨竟然屯兵觀望,自然怒火填膺。
獨孤燕忙說道:“陛下,此時還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就算要處置趙獨,也是戰後的事情。”
皇帝想了想,點頭說道:“準奏。”
然後,他又說道:“二十萬兵馬太少了,朕再下旨征調兵馬,在這之前,朕先抽調五萬京城衛隊去上豐城。”
“謝陛下,陛下英明。”
“你們先趕回上豐城,憑五萬守兵是守不住穎昌城的,如果朕沒有估錯,高傑的大軍很快就殺到上豐城。”
獨孤燕也知道戰事緊迫,領命之後,便匆匆出殿,趕赴上豐城。
獨孤燕他們出殿之後,皇帝對殿下的大臣說道:“獨孤燕神勇,初步交鋒雖折兵損將,但等他適應了高傑的戰術之後,一定會反敗為勝。”
丞相陳瑋說道:“陛下,為防萬一,臣有個大膽建議,還是趁早選定臨都。”
皇帝想了想,問道:“丞相覺得獨孤燕會擋不住高傑?”
陳瑋說道:“陛下,獨孤王爺是我朝數一數二的名將,有足夠的能力,但提前做好一些應變措施,百利無一害。”
皇帝轉首問皇叔:“皇叔,對丞相的建議,你有何意見?”
皇叔說道:“丞相深思熟慮,所想所慮,非常深遠,臣讚同。”
接著,皇帝又問了幾位重臣的意見,大都支持陳瑋的提議。看大家都讚同,皇帝便接納了陳瑋的提議,並讓陳瑋親自主持這個事情。
退朝之後,皇帝和皇叔一起回禦書房。回到禦書房之後,皇帝憂心忡忡地說道:“皇叔,此時選臨都,恐動搖軍心,你為何讚同?”
皇叔說道:“陛下,此舉雖有影響軍心之嫌,但未雨綢繆,早做打算有早做打算的好處。”
“以皇叔之見,獨孤燕打敗高傑的機會有多大?”
“獨孤燕已輸了兩場,如果知恥而後勇,還是有機會擊敗高傑的。縱觀我朝,能與高傑匹敵的,也就獨孤燕,換了彆人上,估計概率還要低。”
“唉,朕應該早下決心,鏟除高傑這個逆賊,如果朕早動手,就不會釀成今天的大禍。”
“陛下,高傑這幾年羽毛已豐,早就堤防我們,想動他,不那麼容易,現在他自己跳出來,並非全是壞事。”
“朕以為他不會那麼快動手的,沒想到他說乾就乾,如果不是朕早有預防,提前讓獨孤燕回朝,情況更被動。”
“陛下英明,獨孤燕什麼時候回的朝,臣等一概蒙在鼓裡。”
“上次高傑來京城,朕便意識到他已蠢蠢欲動,所以不得不防。”
皇叔看了看皇帝,突然說道:“看來陛下是有意在逼他動手?”
“不錯,他的野心朕早就察覺,隻苦沒有機會殺他,他動手,朕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殺他了。”
“陛下高瞻遠矚,臣佩服。”
皇帝笑了笑,說道:“高傑之所以如此倉促起兵,皇叔功不可沒,如果不是皇叔那幾次出手,無形中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他應該不會那麼快出手。”
“看來一切儘在陛下的掌握中。”
“高傑是一代人傑,聽話還好,一旦不聽話,就是個大隱患,朕豈能容他活著。”
皇叔聽了,不禁冷汗濕身,心裡想道:“皇帝的心思深不可測,以後可要悠著點,慎言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