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鬼市(2 / 2)

黃泉陰司 長耳朵的兔子 4255 字 10個月前

現在的夜市始於黃昏左右,一直延續到前半夜,也有通宵的,用一句趕時髦的話說就叫‘夜生活’。

而過去的夜市指的是從後半夜開始,以天亮為限,天亮就收攤,百姓形象地稱它為‘三更半夜撂地攤的買賣’。

因為正值淩晨拂曉時分,所以又叫曉市。

尤其是從晚清到民國這段時間,京城一些夜市很是有名。如崇文門外的‘東曉市’、宣武門外的‘夜市’和德勝門外的‘曉市’等。

而潘家園的鬼市,屬於老京城鬼市,淩晨4點來鐘就有人進入市場了!”

老頭講到這裡,喝了口茶,拿起一塊桂花糕,繼續說道:“潘家園的夜市不叫夜市,而叫鬼市,這是為什麼呢?

通常有兩種說法,一說晚清時期,時局動蕩,國之將亡,皇帝都保不住,何況臣子們。

許多清廷遺貴,破落富豪,家道敗頹後無以糊口,隻能靠變賣祖宗留下來的那點家產苟且維生。

但是,這些皇親國戚總歸曾經顯赫一時,哪裡放得下架子丟得起麵子?

於是呀,這些人便趁著天亮前半明半暗的光線,拿了古董偷偷到街邊擺攤販賣,既躲開了熟人還做成了買賣。

京城是皇城,當年是官僚世家集中地,破敗的顯貴自然不少,久而久之,沿襲成市就是鬼市了。

又一種說法,是鬼市開市時間早,天還沒亮,那時候又沒有電燈,烏漆抹黑的,窮人打燃火石,富人提著燈籠,幽幽晃晃如同鬼火。

在簡陋的照明設備下,人影穿梭停走,飄忽不定,鬼沒半隻,鬼氣先有了。

再加上很多梁上君子,也到此脫手一些見不得光的玩意兒,更有造假者趁亂兜售一些贗品,兩者又都是鬼鬼祟祟的。

反正呀,前前後後總之是離不開‘鬼’字,鬼市由此得名!”

我和猴子端起茶杯,給老頭敬了一杯茶。

老頭不愧是潘家園的老玩家,這些事情若不是從老頭嘴裡說出來,我和猴子哪裡能夠知道?

老頭那副說話的架勢,就像一個老教授,認認真真給我和猴子上了一課。

老頭往茶盅裡斟上茶,繼續講下去:“再往下就愈發帶有傳奇色彩了,話說鬼市開在陰陽交替之時,周遭又忽明忽暗影影綽綽,你看不清我我看不清你,所以不光陽世間的生人來往,更引得了陰間神鬼的興趣,搞不好前腳從您處買下東西,後腳就躺回棺材裡去了。

各種傳說中,最為有趣的是相傳慈禧太後過六十大壽,非得讓手下的小太監們準備狐裘,那時正逢國難當頭,上哪裡弄狐狸皮去呀?

眼見著時限將至腦袋不保,小太監無奈之下燒香拜佛,還真有了回應,趁著夜色在鬼市上買來了極品狐狸皮,而賣家竟一個轉身化作一縷青煙而去,再摸狐狸皮竟還是熱的,小太監這才醒悟那賣家是狐仙化身,脫下皮來救他一命。

不管潘家園的鬼市到底是哪種出處,也不管可信度有多少,各種傳說都為潘家園平添了神秘感,商戶們樂意傳,遊客們也樂意聽,反正雙方都開心。

而潘家園鬼市更是成為了京城一景,在現代化都市裡保持著古代的情趣,這也是潘家園作為文化市場的獨特魅力吧!”

“好,講得好!”我和猴子忍不住鼓掌。

剛到京城的時候,就聽猴子說京城人嘮嗑很厲害,之前見識了大煙槍,今兒個又見識了這個小老頭,都是嘮嗑的高手。

我拱手作揖:“老人家怎麼稱呼?”

老頭笑著說:“我姓應,叫我老應就成!”

“應”這個稱呼還挺少見的,我還是頭一次聽見這種姓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