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瑤這裡也應付完了所有該應酬的事情。
然後,
很是在家裡休息了兩日,實在是應付那些宴會,有些費腦子,尤其是現在,眾所周知,他現在單身。
雖然婚姻大事講究一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溫祖母和溫母是孀居在家,本人也不怎麼愛出門,尤其是溫祖母年紀大了,腿腳也開始有些不利索。
這些人從溫祖母和溫母那邊找不到突破口,可不就把注意打到阿瑤的身上來。
想著少年人,不經世事,隻要吹捧忽悠一下,把人給繞迷糊了,哪怕隻是個口頭上的約定,他們過後也能把婚事給敲定下來。
卻沒想到,
任憑他們說得舌燦蓮花,對方都不為所動,也沒有被他們繞昏過去。
隻能歎息。
其實有人想過要灌醉,卻沒想到,竟碰到一個千杯不醉的。
他們都趴下了,對方還好好的。
再加上僅有的幾次宴會過後,對方便開始窩在家裡不出門,可以說,所有的路都被解元郎給堵死了。
本來還想著磨一磨,不過阿瑤這裡卻也沒給他們機會。
因為在中舉後的第二年開春的時候,他便帶著家眷,提前出發前往京城,雖然距離下次春闈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門。
但有備無患。
早點過去,總是好的。
“哥哥,祖母讓你快些回船艙裡,說春寒料峭,船頭的風也大,當心風寒。”溫茹說這話的同時更是拽著阿瑤的衣擺,往船艙裡而去。
阿瑤也順著她的力道,回到了船艙,又是被溫祖母和祖溫母念叨了一番,讓他要愛惜點身子。
對她們的念念叨叨,阿瑤也都一一的點頭答應下來。
……
二十年後,
此時阿瑤已經官至戶部尚書,乃是正二品大員,溫母在前不久過去,他這次回來,是丁憂,即便是家中正經的主子就隻有三個人,但因為有小孩子,所以帶的東西十分多。
足足裝了一艘三層高的官船。
浩浩蕩蕩,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門,這才回到豫洲潁川府。
下了船,
阿瑤一眼就看到了潁川府的知府,姓常,說起來,兩人也能稱一句同窗的師兄弟,蓋因都在同一個書院讀過書。
隻是常知府比阿瑤年長十多歲,他中進士的時候,阿瑤才中了秀才。
年紀相差太大,他們壓根就沒有見過。
倒是不知道,這位常知府巴巴的過來,為了什麼?
後來才知道常知府之所以過來,為的是自己年幼的重孫子,想讓他拜在阿瑤的門下。
常知府已經是六十出頭的年紀,隻等著下次三年一次的考評,大約就要致仕了。他四十出頭才中了進士,為官將近二十年的時間門,汲汲鑽營,也才坐到知府的位置,心裡是有些焦心。
倒不是為了致仕,而是為後繼無人。
他兒子和孫子都不是讀書的料子,一直到現在,都還是白身,由此可見,等到常知府致仕,這常家肉眼可見的要沒落。幸好常知府才四歲的重孫子,雖然年紀小,但卻頗有幾分聰明伶俐。
常知府打算全力培養重孫子,自然要為其儘心儘力的鋪路。
剛好阿瑤回來丁憂,他可不就盤算上了嗎?
老實說,
阿瑤對收徒弟絲毫沒有興趣,隻是在人情世故上,他一貫都不會讓人跳出刺兒來,尤其是常知府還是打著同窗之情,那麼在禮節上就更不能讓人挑剔了。
隻說了,
讓常知府先把人帶過來,他先考教一番才是。
常知府聽到這話,以為大有希望,忙不跌的就答應下來,並且在第三日,就帶著孩子登門了。
“這孩子……?”阿瑤一看到常知府的孫子,眉頭便皺了起來。
常知府一看阿瑤的表情,心中一緊。
“常大人,貌美的問一句,你這重孫的外祖家裡,可是姓趙,潞城的。”
“您如何知道?”常知府一聽這話,就有些吃驚的問道。
阿瑤:“那便沒錯了。常大人,您請回吧,這孩子我不會收的。”
“為什麼?”常知府的音量陡然就高起來。
怎麼回事?
“若是沒錯的話,您這重孫子的外祖母,應該是姓周,乃是這府城周家的姑娘。”阿瑤開口說道。
“對,沒錯。”常知府有些不明所以的點點頭。所以,有什麼問題嗎?
等一下,
常知府忽然想到自己聽說過的一件事,眼睛瞪大了些。
“看來您已經想到了,那我就不用再多說了。”阿瑤開口說道。
這小孩子應該是周瑛的外孫,之所以能一眼看出來,實在這孩子和周瑛生的有六、七分相似。
叫他一眼就認了出來。
常知府也沒想到,這事情就這麼巧,他先前還為孫子能娶了個不錯的媳婦而高興,雖然是商賈之女,但給他生了個聰明伶俐的重孫子,也就抹平她出身上的補足。
卻沒想到,
她的母親,就那麼巧,正好是溫玉樹曾經訂婚過的周瑛。
這下子就真的不用想了。
回到家裡,
常知府同常家人一說,常家孫媳婦也沒想到,竟還有這種故事,心裡陡然就對母親生出好大的一股怨氣,但卻又無可奈何。
不過想到兒子的前程,畢竟拜在一個簡在帝心,還是二品大員的官員之下,做弟子,可想而知,兒子的前程已經有了一半,如今卻因母親而沒了。
讓常家孫媳婦如何願意?
本來她就因為自己商戶女的身份而有所自卑,能嫁到常家來,一直都是她引以為傲的事情。
情緒激動之下,就寫了信,發泄了一番。
而看完女兒譴責自己的信件,四十多歲的周瑛,也隻能苦笑一聲,想到自己這二十年來汲汲鑽營的生活,眼淚不住的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