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夷族之刑(1 / 2)

“令狐茂在《訟太子冤書》直白地指出父慈方能子孝, 父子不和則家室喪亡。皇太子為陛下嫡長子,是將承繼大漢萬世大業的合法繼承人。而那江充就是個來自市井的奴才,陛下怎麼能讓這等奴才有機會挾陛下的名義迫害皇太子, 以至陛下與太子至親骨肉竟不能互通消息。”

“太子進見不到君父,退又被奸佞陷害, 蒙冤無處申訴, 憤怒之下殺死江充,卻又害怕陛下降罪, 這才被迫逃亡。子盜父兵隻為救難,以免遭陷害,而不是要謀反。陛下現在不查明太子冤屈, 就過分苛責太子,派丞相追捕, 天下臣民皆是戰戰兢兢不敢勸說陛下,我看著實在太痛心了。”

“陳太子之冤後, 令狐茂又力勸武帝骨肉之情不可輕易割舍, 切莫因一時之氣, 讓逃亡在外的太子出什麼意外。同時表示自己所言全因對陛下的忠心, 現在人就在宮門外等候, 陛下要是聽得不高興,大可殺了他泄憤。令狐茂的陳冤書條理分明,字字珠璣且帶著急切。”

“為什麼急迫呢?令狐茂應該是感覺到了以劉屈氂主持追捕太子會造成什麼局麵。要是沒找到人就罷了, 一旦找到人, 劉屈氂絕不會讓太子和皇孫活著。擔心遲則生變,令狐茂才會不惜性命催促漢武帝改變原旨。”

“我們前麵說過當時武帝並沒有備選的儲君人選,雖有其他成年的兒子,但基本是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對於當時被武帝折騰的戶口幾乎少了一半的大漢朝, 大漢百姓太需要一位寬和仁德的儲君了。”

“畢竟那會兒大家也沒有上帝視角,不會知道有托孤大臣能夠完成本該由下一位君王完成的使命。如果說土地兼並等原因讓王朝更替無法避免,那麼王朝的壽命就與君王的賢明與否息息相關了。”

“已發生的事情不可挽回,但是對於有大局觀看得長遠的人依舊希望武帝可以查明太子的冤屈,寬宥太子,以免武帝死後上來個廢物皇帝。風雨飄搖的大漢朝需要的是一個漢文帝那樣的仁君,太平庸的繼任者搞不定這爛攤子了。”

“隻不過當時敢在漢武帝盛怒中不懼生死去上書的隻有令狐茂罷了。”

“漢武帝看到這份《訟太子冤書》深受感動,有所醒悟,然許是還在生氣太子擅自動兵,或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輕信奸佞之臣,拖拖拉拉,沒有馬上公開赦免太子。大約他是不覺得有人真敢殺了太子,等著太子被抓回來,狠狠教訓一頓之類。”

“可他不知道想要太子死的從來不止江充、韓說,李廣利和追捕太子的劉屈氂以及那些因追殺太子一脈封侯的哪個不希望太子快點死?在武帝殺了放走太子的田仁逼死想要保田仁的禦史大夫暴勝之後,這些人看到了他‘殺子的決心’,更放心令太子拒捕而亡了。”

“衛太子與當時在身邊的兩個兒子逃到了隸屬京兆尹的湖縣,被泉鳩裡一戶普通百姓收留。這戶百姓在此之前應不認得太子,卻決定冒險收留太子。然主人家貧,隻能靠織賣草鞋奉養太子父子,非常幸苦。”

“老劉家與草鞋是有緣分的,衛太子得了買草鞋的百姓奉養,他的同族季漢昭烈帝劉備和宋武帝劉裕落魄時賣草鞋為生。衛太子父子被通緝不能出門,見主人辛辛苦苦賣草鞋奉養他們父子,心生不忍,聽說有個舊相識住在湖縣,就讓人去求助因此泄露行蹤。”

“許是這個舊相識或其家人出賣,追捕的人很快就找到了太子。追捕之人顯然無意讓太子父子活著回長安,進門就拔刀殺人。主人家為了保護太子與追捕的官兵相抗和兩個皇孫一起被格殺。太子不願受辱,自儘身亡。”

“可惜那位收留太子,並為保護太子慷慨就義的義士並沒有名字留下。倒是追捕的人中有個叫張富昌的山陽男子和新安縣令史李壽有留名。”

“我想太子的死對於漢武帝來說既是意料之中,又是預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在漢武帝下令讓劉屈氂追捕太子就該預料到太子會死在外麵,但我想漢武帝的潛意識沒覺得太子會死在外麵,而是應該抓回來,由他處置。”

“哪怕是廢太子什麼或者處死太子也該是由武帝這個君父來處置,而不是就這樣就被追捕的人格殺逼死了。太子之死傳回長安,已經覺察或者說已經意識到太子冤屈的武帝心情應該是相當複雜了。”

“雖然令狐茂的《訟太子冤書》讓武帝有所醒悟,但事情發生到這個地步,讓皇帝承認自己錯了,卻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承認太子之冤屈,漢武帝就必須直麵自己為人蒙蔽逼死皇後和太子的錯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