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馳名品牌(1 / 2)

“漢元帝立太子時, 曾安排大臣史丹護佑太子。知道這事後,史丹跑去向漢元帝請罪,表示太子去吊喪是非常傷心的。回來時, 臣特意叮囑太子見到陛下不要哭, 免得陛下想起中山王太傷心。因為史丹這番話,才讓漢元帝消氣。”

“額~其實漢元帝用這事來推斷劉驁沒有慈愛之心就挺槽多無口, 雖然劉驁確實不是憐惜百姓的人, 然我也沒瞧見漢元帝對百姓多慈愛啊。”

“說遠了, 其實劉驁對自己在乎的人,感情還是很充沛的。且劉驁吊喪都回來了,從京城到中山王藩國再回來,路程那麼遠, 再傷心也該哭夠了, 因為他沒陪你哭就是不在乎小叔叔這事還真說不上。”

“劉驁雖然有很多毛病,且是個昏君,他的根本問題卻不在此處。漢元帝在這裡找毛病, 純粹就是看不慣這個兒子, 想要另立寵妃傅昭儀之子山陽王劉康。不過有意思的是劉驁並沒有因為父親曾經想要立劉康而和這個弟弟生嫌隙, 不僅沒有嫌隙,還和這個弟弟感情特彆好。”

“像漢惠帝劉盈憐愛差點奪走自己太子之位的劉如意,會有一個‘反派’母親呂後一樣, 漢成帝劉驁也和差點取代自己的弟弟劉康很好,然後背後也有一個反派。不過這個反派不是劉驁的生母王政君。漢元帝身前寵愛劉康, 在他死後, 王太後與漢元帝是非常優待劉康的。”

“這個負責‘反派’身份的人是劉驁的舅舅,即王太後的兄弟大司馬王鳳。與呂後不一樣的是,這個王鳳是真反派, 為什麼說他是真反派呢?因為他身居高位卻沒有呂後的本事。在我看來朝堂上,身居高位卻沒本事為百姓謀福祉,就是反派。”

“不過他看人的眼光很好,王家那麼大的家族,侄兒那麼多,他一提拔就提拔上來了後來篡漢的王莽。”

前麵說王莽篡漢,背景卻不清楚。如今知道王鳳犯了那麼大錯,肯定是要下來才行。王家人心思湧動,已經開始考慮王鳳下台後,王家誰能頂替他的位置。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其實漢元帝想要廢太子的心思還是蠻持久的,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就是因為劉驁幼年得宣帝寵愛,加上大臣史丹的庇護。漢元帝後期重病,都隻讓傅昭儀及其子定陶王劉康在身邊伺候,王皇後和太子都見不到皇帝。”

“在君王死前,皇後和太子見不到君王是非常危險的。衛太子為什麼走上絕路,就是在漢武帝病中,他身為太子見不到父親,衛後身為皇後見不到丈夫。母子見不到天子,也無人願意為他們在武帝麵前為他們說話。”

“相較於衛皇後和衛太子,王皇後和太子劉驁就幸運太多了。眼見皇後和太子惴惴不安,惶恐可能被廢,史丹借著貼身寵臣的身份入寢殿探病,獨闖內室,跪伏漢元帝病榻前聲淚俱下地為太子求情。”

“當年要是漢武帝身邊有這樣一個大臣這般為衛太子求情,或許衛太子也不用絕望中起兵清君側了。漢元帝原本就是心軟之人,見史丹這般情真意切,深受感動,就說自己不會廢太子了。並且表示自己這病怕是好不了了,叮囑史丹在自己死後,好生輔佐太子。”

“如果漢元帝廢太子,改立定陶王劉康西漢的命運會不會改寫?有點難度,這時的西漢其實是積重難返了,當然也可能多苟幾年。畢竟要是立的是定陶王,就沒有王氏外戚攪風攪雨的事情了。”

“西漢雖說是積重難返,但王氏外戚在西漢滅亡上絕對是催化作用。王莽亂國對西漢末年飽受摧殘的百姓絕對是雪上加霜的存在。沒有王莽篡漢,西漢或許還是積重難返走上滅亡,再到東漢崛起。可沒有王莽來回折騰,各種朝令夕改,或許百姓也能在改朝換代中少吃點苦頭不是。”

“然曆史沒有如果,劉驁成為了大漢的第十二位皇帝漢成帝。劉驁本身在治國上沒什麼才能,又耽於逸樂,對政務十分懈怠。皇帝不理朝政,那麼政務自然就會落在太後、宦官、外戚亦或是權臣手裡。”

“王太皇太後身為先漢元帝的養母,不會跳出來刷存在感,而漢成帝的生母王政君沒有呂後,竇太後這樣的野心和權力,母子倆就有誌一同地決定依仗外戚。彆看漢武帝因為祖母竇太皇太後的緣故忌憚太後勢力,實際上在皇帝年幼或者不願意擔起責任時,權力交給太後才是最安全的。”

“縱觀曆史,權力托付太後,最後基本都會回到皇帝手上,哪怕皇帝不是太後的親生兒女,也是如此。典型的像東漢和熹皇後鄧綏和北宋章獻皇後劉娥都有親理朝政,所立皇帝也都不是親生兒子,但她們都在皇帝幼年很好地完整了攝政女主應該做的事情,給後繼君主留下一個不錯的國家。”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清末慈禧太後,死前還要把雖非親生卻是親侄的光緒皇帝殺掉。當然了,像慈禧這種畢竟還是少數,正常情況下女主當政,都是還政。即便是女皇武則天兒子都殺過,最後能承繼皇位的也還是她的兒孫,而不是其他人。”

“不過這個權利要是交托給宦官、外戚和權臣,那結局就不一定了。當然這三者之中一定要選一,我覺得會選權臣。權臣當政,權力回歸概率也是比較高的,而最糟糕的就是外戚,因為外戚他是真的會篡皇位。”

“當然了,如果外戚有本事,我是不介意人家來篡一下。我說的這個選擇是指站在皇帝的位置來抉擇。漢代去母留子這個選項其實有點愚蠢,真這麼放不下,應該是去外戚,留太後。”

皇帝們:好像被打開了什麼思路!

為非作歹的外戚們:危!

至於像衛青這樣的外戚,倒是沒覺得有什麼問題,反正他們是打算拿功績說話,也不打算謀朝篡位。最重要的是,衛青覺得自己還是會死在皇帝之前,因此完全沒有這方麵壓力。

“然漢成帝支棱不起來,王太後也沒呂後、竇太後那樣的本事,對大臣又信任不過,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就是最糟糕的外戚上位。再說一遍,我對外戚沒偏見,就是要求有點高,比如得衛青這種,再不濟長孫無忌那樣的也行吧!”

長孫無忌:為什麼是也行吧?知道你喜歡衛青,但我也不差啊!

“漢成帝和王皇後母子晉級成功後,王家一夜顯貴。王太後的兄長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同母弟王崇為安成侯。弟弟王譚為平阿侯、王商為成都侯、王立為紅陽侯、王根為曲陽侯、王逢時為高平侯,一天之內王家多了多少侯?我都數不過來了好嘛!”

“想當年衛青、霍去病雖是外戚,但他們的爵位可是戰場上打出來的。衛青的三子封侯也不是因為他們是皇後的侄兒,而是父親的功績餘蔭。可如今王氏寸功未立,竟然一夜多出一串高官,你說誇張不誇張?”

“王政君的生母李氏早年與其父王禁和離改嫁苟賓,還生了兒子苟參。繼父死後,王太後就讓生母和父親複婚,以漢武帝舅舅田蚡的舊例,要求漢成帝給異父弟苟參封侯。王家已經那麼多侯爵了,猶不滿足,就連昏君漢成帝都看不下去,拒絕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