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捐稅,就少不得要說一下古代的稅收政策了。古代不像現代,稅法相對固定,每項稅都是明文立法,每次變革都需要通過專家論證,且每次變革基本傾向減輕低收入人群的稅費負擔。”
“同時,古代的稅收政策與現代的稅收政策也是完全相反的。看到我身後的這些田地了嗎?左邊這塊是我家的承包田,我們實行土地承包製,土地為國家和集體所有,而百姓承包這些土地來耕種,這種製度最大程度限製了私人土地兼並。”
“我幼年時,耕種承包田是需要交糧稅的,但這些年隨著國家經濟增長國家財政好轉糧稅已經取消了。對,如今農民不用繳納田稅了。不僅不用繳納糧稅,國家每年還會對耕種的土地和山林發放一定的補貼。”
“除了這種大範圍的農業補貼,一些貧困地區,國家還會發果樹發良種,發雞鴨鵝崽子發羊羔發魚苗,並附贈養殖常用的籠子、畜用藥等,同時提供技術指導。”
天幕下的百姓都被震驚了,官家不收稅,還給發錢發這發哪?
皇帝們也驚呆了,特彆是呂雉、劉恒、李世民等致力於輕徭薄賦的執政者。他們以為自己一力推行輕徭薄賦已是愛民,沒想到後世的執政者還能做到這種程度。
“至於人頭稅,我們沒有人頭稅,與之相對應的應該是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按照不同的收入層次有不同的稅率,低於起征點的人群不用納稅,收入越高納稅越多,而個人所得稅沒有免稅人的說法隻有免稅項。”
“不管你是政府官員,還是商人農民,隻要你有買房,贍養父母,讀書,撫育孩子等正當理由就可以申請減稅。但沒有人因身份免稅,哪怕是國家最高領導每個月也要按稅法納稅。”
“簡而言之,就是皇帝在現代,收入過了起征點,也得安國家政策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收政策基本按錢多多交稅,窮人減稅免稅執行。但是在古代,你能向皇帝和貴族征稅嗎?窮苦百姓可以不用交稅嗎?”
古代的窮苦百姓:後世可真好,要是窮人不用納稅,也許他們的家人就不用餓死凍死了。
皇帝也要交稅?皇帝們有點懵。
“現代與普通百姓直接相關的稅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我們前麵說的個人所得稅;另一種則是包含在我們購買商品中的增值稅。而在古代除了相對固定的人頭稅和田稅,中央和地方官府隨時隨地都會增加各種雜稅,其中捐稅就是這種官府網羅名目增加的雜稅。”
“古代諸如諸侯、公卿都有各種免稅漏洞可鑽。分封製的王朝,諸侯王族不僅不用交稅,還能夠直接將地方稅收納為己有。讀書人考到了功名躍身士族也能夠免稅,總結起來就是有權有勢的都不用交稅。”
“有錢人不能交稅,那誰交稅?當然是窮人了,有錢人的肥沃土地免稅,窮人的薄田納稅。你說沒田,沒田也有人頭稅,還有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
“貧富懸殊,土地兼並,富人愈富,窮人愈窮,是大多數王朝崩潰的根本原因。我們現代高收入納稅低收入免稅的稅收政策下,貧富差距都越來越懸殊,古代這種取短補長的稅收政策,土地兼並和貧富差距自然是越發迅速,也因此封建王朝大多難以長久。”
那些聰慧有作為的君臣聽到這番話,已經開始尋思如何壓製大地主大富豪。曆朝曆代,不是沒有人以史為鑒,研究王朝滅亡的根本。可今日聽了這番話,卻發現大多數原因都過於表麵了。
女主播說話雖不客氣,又十分反骨,但有些話也確實不無道理。
皇帝未必能夠共情百姓之苦,但他們在乎自己的江山。隻要他們在乎自己的江山,就會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除了稅收政策,稅收的立意古今也是完全相反:現代稅收政策的立意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比如充作軍費,軍隊不僅保護國家和人民不被敵國侵略,遇到了天災,也總是第一時間出來救災;比如修橋鋪路,構建了一日千裡的交通網絡,建設城市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推廣九年義務教育,贍養鰥寡孤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