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六)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2 / 2)

“雖然還存在一些社會矛盾,諸如教育、醫療資源不均衡,發展不均衡,大城市房價過高等問題,但相較於封建朝代的百姓,可以說基本實現了孔子所說的‘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注1】’的大同世界。”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孔子將這句話默念了一遍,瞪大了眼睛,那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啊!

“然古代是取之於百姓,用之於貴族。如前麵所言分封製時,封地王侯地方稅收更是直接名正言順地成為諸侯王的私產。而以百姓的稅收血汗供養的軍隊,和我們的軍隊也是完全不同的。”

“現代社會講究的是軍民魚水情,軍人對於人民而言是就是安全的代名詞。麵對敵人,他們浴血奮戰不讓人民直麵戰火;麵對洪水,他們用血肉之軀鑄成鋼鐵城牆,保護人民和人民財產安全;麵對地震,他們不懼餘震危險,也會來搜救……無論麵對何種危險,那一抹軍綠都能給人民最大的安全感。”

“而在古代,能夠做到秋毫無犯的軍隊寥寥無幾,更不要說拯救百姓於水火了。古代的軍隊,大多數時候都與匪聯係在一起,甚至有‘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的俗語。有時候官軍所行比土匪都要惡毒,比如屠城的項羽,曹操,哪個不是官軍?”

“我們常說五華亂胡時百姓有多苦,人不算人而是兩腳羊,可實際上以人為食物卻非蠻夷首創。三國時曹操的手下程昱就曾以人肉為軍糧,此等行為何等令人發指?此等禽獸竟也能煌煌然立於朝堂之上?”

“哦~對了,程昱,字仲德,就不知道這字是他的老師還是父親所取,旁人喚他字的時候,他不會臊的慌嗎?德與他有一文錢關係嗎?”

“我知道每逢改朝換代,百姓注定會被牽扯進戰火,但至少屠城之事本不該發生的。尤其是為泄一時私憤而屠殺平民的行為。我平等地鄙視、厭惡一切屠城的上位者,不管他有多少雄才偉略,當他將屠刀揮向手無寸鐵的平民,他就是暴徒,就是人民的敵人!”

“近年,不知處於何種原因,一些輿論走向了極端。劉備護百姓成了虛偽,惠澤川中的諸葛武侯也多被質疑。然諸葛亮依舊是我最喜歡,最敬佩的曆史人物之一。諸葛武侯最讓我敬佩的不是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縱觀曆史上如諸葛亮這樣的忠臣從來不少。”

劉備時期,一道議事的文臣武將目光都投向了諸葛亮。諸葛先生是真的名垂青史了,羨慕!

“諸葛亮真正讓我敬佩的是他讓川中百姓戴孝千年,直到近現代仍有川民保留頭戴白布習俗的民心。不管劉備是不是明君賢主,我想曾經受過劉備庇護的百姓不會覺得劉備虛偽。不管諸葛亮是不是權臣,我想受諸葛武侯遺澤的川中百姓總是記得丞相的好。”

“哇,相父好厲害!”劉禪震驚了。

三國之前的君臣不免好奇起來,這位諸葛武侯到底做了什麼,竟然能夠讓一地百姓對其惦念不因改朝換代而消逝。

“少時覺得自己若是生在古代必定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所以覺得如曹操那般翻雲覆雨,不擇手段才是上位者該有的素質。然經曆了社會的毒打後才知道,若生在古代,大多數人更可能是屠城時無處可逃的普通人,轉而希望上位者都是‘婦人之仁’的劉備,而不是會屠城,會以人肉做軍糧的奸雄。”

“在我們漫長的曆史,無數人青史留名,有人是美名傳千年,有人是遺臭萬年。不管你做過什麼,做好事,做壞事,曆史會銘記,後人會銘記。至於要留美名還是惡名,那就從己心了。”

“我們回到正題,呂育不願懲罰的那些百姓是不願繳納捐稅嗎?不是不願,而是無能為力,他們已經被統治階層搜刮儘了所有的油水,即便如此統治階級連他們的活著的權利也要剝奪。”

“呂育有錯嗎?我並不認為他有錯,相信大多數人聽到呂育的故事,也不會覺得他有錯,所以呂母也覺得兒子沒有錯。於是這個失去獨子的母親,帶著一腔孤憤,決定為子報仇殺死殘暴的縣宰。”

“從古至今,不乏各種複仇故事,若呂母隻是簡單的複仇,那麼我們今天也不會在這裡講她的故事了。呂母的複仇不同於大部分複仇者隻著眼私仇,圖一時痛快。雖然滿腔悲憤,但呂母並沒有直接去找縣宰複仇,而是緩緩謀劃,先團結與她兒子一樣被朝廷苛政和殘暴官僚迫害的百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