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英雄(十) 晉江文學城獨家發表,……(2 / 2)

民心所向,不同時期的冼夫人都比天幕所言更快地實現了原定要做的事情,也有更多精力去教化百姓,推動治下的生產力發展。不少有誌之士聽聞冼夫人的事跡,亦前去投奔。想來不久嶺南、海南等地區就會發展的比同期更好。

“除卻本身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冼夫人也非常擅長教導子孫。冼夫人每年都會召開大會拿出朝廷賞賜之物,諄諄教導子孫和族人忠於國家。冼夫人之子馮仆幼年長於戰亂,深受母親言傳身教,年紀輕輕便能撫眾用兵,智勇雙兼。”

“馮寶去世,嶺南大亂時,馮仆年方九歲就能協助母親懷撫百越各部落,率各族酋長於寒冬之中長途跋涉去朝賀新建陳朝的陳主,以示高涼人民歸附陳朝,免朝廷與嶺南生出戰亂。”

“哇,爹爹好厲害!”馮盎崇拜道。

兒子的崇拜,馮仆很是受用,得意地摸了摸胡須。

“馮仆與母親冼夫人一樣一生都在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其治理石龍期間,政通人和,多有政績。隻可惜這位年輕有為的太守英年早逝,隻活了三十五歲。”

馮仆:……所以他三年後就要死了?

“冼夫人有孫三人馮魂、馮暄、馮盎,長孫馮魂因國而亡,除了次孫馮暄不太成器,幼孫馮盎不僅繼承了祖母冼夫人的長壽,更繼承了祖母冼夫人及父親馮仆維護國家統一的誌向,不獨立、不稱王,矢誌不渝地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嶺南的安定。”

“馮盎少有謀略,英勇善戰,隋煬帝自滅其國後,馮盎回到嶺南,統一了因隋朝滅亡而陷入割據混戰的嶺南,穩定嶺南局勢。因其為政勤勉清明,深受百姓和部下的愛戴,使社會安寧,百姓安居樂業。”

“有人勸馮盎趁著新立的大唐尚未統一天下,效法趙佗稱王一方,加封‘南越王’。然馮盎並沒有選擇自立,而是為了國家統一,於武德五年,率部歸順唐朝。”

“貞觀年間,羅竇各洞的僚民造反,唐太宗令馮盎率兵兩萬為討伐先鋒。反叛的僚民有數萬之眾,且據守險要之地,唐軍寸步難行。馮盎連發七箭,射殺敵軍七人,嚇得獠民望風而逃。”

貞觀元年,馮盎因與談殿等人互相爭鬥,無法抽身入朝朝覲。各地方州府前後十幾次奏稱馮盎謀反,唐皇李世民打算派右武衛大將軍藺暮等人征發江、嶺數十州兵馬討伐【注3】。雖因魏征極力勸誡暫時擱置,但終究有所憂心。

現聽到天幕之言,確認馮盎依舊忠於大唐,不會如其兄馮暄一般降而複叛,總算鬆了一口氣。當即放棄了興兵之事,打算派使者前去安撫馮盎,及調查馮盎沒有入朝的原因。

“馮盎長子馮智戴亦是勇有謀,能撫循部眾,得士死力,酋帥皆樂於服從【注3】。貞觀元年,馮盎為表其維護中央之誌派長子馮智戴入朝侍帝,授衛尉少卿,後因才能得到太宗賞識遷任左武衛將軍。”

“補充一句,馮智戴就是後來突厥舞王頡利可汗侍宴被太上皇李淵要求起舞時,配合舞王詠詩的少數民族首領。因為馮智戴是主動朝覲,本就是自己人,而吉利可汗是被太宗抓回來的,更具有戲劇性,所以在那場宮宴中突厥舞王更有名些。”

貞觀初年的大唐君臣:……想到之前趁火打劫的突厥人,這消息怎麼聽怎麼爽啊!

“除了朝廷對冼夫人的封賞,民間亦十分尊崇冼夫人。百姓表達喜好的方式比較直白,最常見的就是封神,所以冼夫人又被百姓尊為‘嶺南聖母’、‘南天聖母’、‘南海保護神’。”

“冼夫人在海內外有冼夫人廟宇和紀念館逾二千座,是世界曆史女性中擁有最多廟宇和紀念館的人物。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茂名市、高州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高城冼太廟及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冼夫人廟至今香火不斷。”

“中國學者譽冼夫人為‘中國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西方學者稱她是‘東方最具人格魅力的女性’【注1】。”

“當然,或許紀念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毫無疑問每一個為國家和人民做過貢獻的人都會被曆史和人民銘記於心。冼夫人如此,其他為國家和百姓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也是如此。”

“那麼我們繼續說巾幗英雄,第六位——大唐平陽昭公主李氏。平陽昭公主,生年不詳,姓名不詳,演繹小說曾謂其名李秀寧。”

“相較於男人,古代女性想要青史留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她們可能連名字都沒有。平陽昭公主出身貴族,應該是有名字的,但也隻留下了事跡和封號。古代似乎總有些奇奇怪怪的忌諱,仿佛女子的名字被外人所知就能造成什麼重大損失一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